小米的時尚營銷一直為商家所稱道。圖為廣州一家商城為小米手機打出雷人“徵婚啟事,彩禮倒貼”的廣告吸引顧客。
小米盒子“復活”了?昨日,小米公司與未來電視召開戰略合作發布會宣布,雙方將在未來三年內在互聯網電視領域進行全面合作。時隔兩個月,沉寂過冬的小米盒子終于要開始活動了,只不過這一次,“瘦身”後的小米盒子面臨的或許是一條更難走的路。
互聯網“染指”廣電遭叫停
去年11月14日,小米公司正式發布其進軍互聯網電視的首個跨界產品小米盒子。
399元的價格,與安卓、蘋果手機以及騰訊視頻、搜狐視頻等多個互聯網視頻平臺內容的輕松鏈接,讓不少“米粉”大呼過癮,甚至被認為能夠推動互聯網電視迅速普及。
然而僅8天過後的11月22日深夜,小米盒子的官方微博悄悄發出一條“隱退”消息:小米盒子因係統維護,從11月23日起暫停所有視頻內容服務。此後便銷聲匿跡。
業界人士分析,小米盒子的短命實因違反了廣電部門的相關規定。根據國家廣電總局于2011年頒發的《持有互聯網電視牌照機構運營管理要求》(俗稱181號文),機頂盒產品只能與有互聯網電視牌照的內容網站合作。
而彼時的小米盒子,除了與具備牌照的杭州華數合作之外,PPTV、風行網、搜狐視頻、騰訊視頻等互聯網視頻內容其實都繞開了杭州華數的互聯網電視集成平臺,直接到達用戶跟前,用戶可以直接拿著遙控器、通過電視機訪問互聯網內容。
這顯然與廣電總局的181號文所規定的完全不符。
兩個月後,小米盒子宣布與CNTV攜手,採用曲線救國的復活方略,即通過CNTV旗下未來電視公司的中國互聯網電視集成播控平臺,提供內容、客戶端管理和用戶計費等,小米則僅通過該平臺“向用戶提供服務”。CNTV本身具有的互聯網電視內容的“正規牌照”,成了這次小米復活的關鍵依托。
“投石問路”阻力大
雖然終于卷土重來,但是仔細想想這次的復出細節,期待小米盒子能夠“滿血復活”的用戶或許要失望了。
“待行業主管部門證實批復後,小米盒子將在試點地區上海、杭州和長沙上市銷售。”在發布會上,雙方宣布的這句話至少透露了兩個信息:一是小米盒子仍暫未獲得廣電部門批復,二是即使獲得了批復,盒子只能在試點的三個城市銷售使用,連小米公司所在的北京市都並未列入其中。
也就是說,這一次的小米盒子業務重啟,仍然是小范圍的試水動作。
有過一次被叫停經歷的小米,對于這次小米盒子的“復活”發布顯得有些低調。整場發布會從開始到合作雙方講話,再到雙方簽約合影、發布會結束,總共不過20分鐘左右。一向對自家產品富含激情的小米創始人雷軍全程也顯得比往常低調謹慎,簽約完畢後直接結束了發布會行程,沒有像以往的發布會一樣留出媒體提問時間。
一位業界人士在微博上道出了小米官方從激動萬分變得平靜低調的關鍵:“沒有內容之源的小米盒子,不再是可以‘免費看網絡電影電視劇’的美妙盒子,只是一個單機‘手機/電視配件’。”
虎嗅網分析師吳澍認為,與目前市場上流行的機頂盒相比,小米盒子此前最大的優勢便在于內在集成了PPTV、風行網、搜狐視頻、騰訊視頻多平臺的視頻。但遺憾的是,對于互聯網內容的接入,此次發布會中只字未提。
“互聯網電視將電視節目從廣電網絡轉移到寬帶互聯網來承載和運營,會打破原有格局和遊戲規則,破壞市場原有優勢公司的商業模式。可以想見,來自廣電管理係統及優勢公司的阻力會有多大。”一位業內人士看來,小米此次的低調謹慎,全因其通過互聯網向廣電領域“投石問路”的過程中阻力太大。
“盒子”們的憂傷
除了小米盒子,所有類似的互聯網電視“盒子”們都面臨類似的問題,除了互聯網進軍廣電界的政策阻力,還有定位和應用門檻等來自市場的挑戰。
“為了體驗‘盒子’,我家里買了Apple TV 二代、三代,還有其他七七八八各種品牌的安卓盒子,總體使用的感覺就是一句話——沒有非用不可的理由。”飛象網CEO、IT專家項立剛說,以前段時間熱映的《甄嬛傳》為例,當電視臺首播時他會選擇在電視上觀看,而當想要回放或者選集觀看,他會跟大多數人一樣,通過電腦在網絡上下載或者在線觀看。“大多數盒子的配置只有1.2G的CPU,比許多智能手機都要低,使用起來並不流暢。”
除了體驗上尚不具備不可替代性,多名業界人士向記者表示,較高的“易用性”門檻,也使得盒子更多的是個“發燒”類產品,而不容易走向大眾消費市場。
“要用盒子,至少你得會連接wifi、會設置密碼,如果要使用它將手機和電視相鏈接,操作步驟就更多了。而這些,都會使盒子只能限于技術人士或是發燒友中流行,而很難在大眾家庭中普及。”項立剛說。
[責任編輯: 雍紫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