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互聯網理財野蠻生長 監管部門出手整頓誤導宣傳

2014-01-10 08:57 來源:北京青年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去年6月開始,隨著支付寶與天弘基金打造的草根理財神器“余額寶”屢屢創造申購“神話”,互聯網金融推進的速度日益加快,在這股風潮猛吹之下,百度、網易等知名企業,都在2013年下半年一頭扎進互聯網金融領域。

  8%到16%,收益率不斷飆高

  與傳統渠道不同,通過補貼來兌付承諾的高收益,並以此高收益攬客,這種方式當下儼然已成為互聯網理財產品市場運作的“行規”。當百度推出號稱收益8%的理財產品時,嚇了市場一大跳。不過現在,8%的收益已經無法在互聯網上“立足”了,各類網站相繼推出收益高達甚至超過10%的所謂“理財產品”,甚至連旅遊網站也來湊熱鬧,一度聲稱“收益可達16%”。互聯網理財正上演著只講收益不講風險的惡性競爭。

  數米基金收到首張監管罰單

  針對這一情況,監管層日前出手規范。數米基金因宣傳資料中存在“最高可享8.8%年化收益”等不當用語,遭浙江證監局責令限期整改,這是監管層對互聯網理財產品開出的首張罰單。此次被整頓的企業不止數米基金一家,包括余額寶、百度、東方財富等在內的一係列產品都有可能面臨整改。

  證監會出手,嚴管誤導宣傳

  證監會新聞發言人張曉軍上周在例行新聞發布會上指出,互聯網基金銷售屬于基金銷售宣傳推介活動的一類業態,應遵循現有基金銷售業務規范。證監會一是要求基金公司及銷售機構嚴格按照法規要求開展基金宣傳推介活動,充分、全面、準確披露基金產品的收益特徵與風險屬性,不得以高收益、無風險等宣傳方式誤導投資者;二是要求證監會相關派出機構對部分市場機構基金銷售宣傳推介活動中存在的違規行為進行核查並採取相應監管措施。此外,證監會已關注到部分互聯網機構在其理財平臺業務推廣中,存在投資人收益構成表述不清、混淆概念誤導宣傳等不合規現象。對于其中涉及非法證券活動的,證監會將依法予以打擊。

  (文/本報記者 吳琳琳)

[責任編輯: 林天泉]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股 市
臺灣| 大陸
    臺股17日開盤漲44點 為8538點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