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智能手機已經成為人們生活的重要一部分,然而,隨之而來的產品質量問題、預裝軟件過多、維修費過高、售後服務等問題也是源源不斷,讓消費者非常的頭疼和困擾。根據新浪數碼今年315曝光臺的數據顯示,在其上線的20小時內,手機產品類佔投訴量的50%以上。臨近315,智能手機爆出的各項問題或將讓智能手機成為315的投訴重災區。而備受詬病的除了手機本身的質量問題和商家誠信問題外,監管薄弱也遭到了廣大網友的吐槽。
智能手機成投訴“重災區”
手機投訴是近年來315年消費質量投訴的“重災區”。據《大連晚報》報道,該市12315係統在今年春節七天收到的投訴共計222件,其中,手機位列訴求量的首位。
去年東莞12315 接到的各項投訴中,手機類消費投訴位居榜首,佔比達27.23%,其中很多就是因為手機質量不過關,三包政策無法落實等。隨著手機等通訊產品的普及,各種消費問題也隨之增加。
在2014年國家工商總局公布,2013年一年12315熱線接到的各種消費投訴首次突破百萬件,手機的投訴量已連續十年都高居第一。
手機投訴高燒不退已經成為常態,近幾年手機投訴的主要問題圍繞在產品質量、預裝軟件過多、維修費用過高、售後服務不完善等問題。
手機投訴居高不下是為何?
隨著移動互聯網技術的迅猛發展,手機商家推出產品的速度越來越快,手機種類亦是多種多樣。遺憾的是手機投訴問題亦是水漲船高。為何手機投訴會成為老大難問題呢?應該說,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目前智能手機產業鏈的各個環節尚不成熟,缺乏很好的安全保護和監管措施,這是讓智能手機深陷各種投訴困境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其次,由于我國手機質量專業鑒定機構少,手機質量認定存在盲區,一些手機經銷商,尤其是網絡銷售商銷售水貨、假冒、翻新機等問題比較突出。這些手機不僅質量奇差且功能不全,更由于散件組裝和報廢機二次使用,潛藏了極大的安全隱患。另外,一些智能手機往往會預裝大量無法卸載的軟件,但很多軟件用戶並不需要,且影響操作體驗。
第三,當消費者遭遇手機質量問題時,部分商家常以各種理由推脫責任,同時高額的維修費用也讓消費者頭疼。
第四,部分商家為了能謀取更大的利益,會出現一些黑色的利益鏈,如手機方案廠商負責集成扣費軟件或業務代碼,手機廠商負責生產手機、預置軟件和出貨,SP、網盟、廣告商等公司以各種方式,將被控制手機資源變現為“黑金”。
雖然目前越來越多的手機廠商都明白售後服務對其發展的重要性,但是,由于建設龐大的售後服務係統所需要的費用較高,所以很多手機廠商不一定具備足夠的實力來彌補這些環節上的不足。種種問題都導致目前手機市場的投訴不斷。
遏制亂象還需多方合力
在手機市場如火如荼的今天,手機的投訴問題卻向我們敲響了警鐘。今年的315即將來臨,這些投訴現象再次引起各界的注意,而這也是解決這些問題的契機。而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多方合力才能完成。
手機投訴問題已經是非常嚴重的問題,商家都需正視,否則多年來經營的良好品牌形象將會受到嚴重的損害。手機商家要明白質量永遠是產品最重要的一環,要在技術、營銷、售後服務等每一鏈條上下工夫,切實做好手機售後“三包”。同時在發現問題後及時解決,不推諉責任。經營者要協助廠商做好售後服務,樹立良好的品牌形象,幫助解決手機“三包”服務問題。
各級消協和質檢部門要進一步關注手機投訴問題,敦促各方解決質量和服務問題。同時需建立更多的手機質量專業鑒定機構,以滿足消費者的需求。
相關的執法部門要嚴格執法,有關部門應加強監管,既然降低手機準入門檻,就應該提高對產品的監控力度,這樣才能避免不合格產品流入市場,保障消費者權益,避免這些次品擾亂市場正常秩序。同時需要產業鏈上的各方加大力度打擊目前手機市場的黑色產業鏈。
消費者要在正規渠道購買手機。工信部已經有相關的規定,手機廠商不能夠隨意內置軟件,正規的企業應該會遵守這些規定,所以消費者購買手機要從正規的渠道去購買。
總之,智能手機想擺脫投訴的困境,需要各方以消費者利益為重,需要產業鏈上多方共同努力。只有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才能打造良好的消費環境。
[責任編輯: 王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