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從全球范圍看,集成電路產業增速已逐步放緩,但在中國卻仍是一個空間巨大的高新技術產業,且其投資熱度不會降溫,這是本月10日在兗州舉行的2015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研討會暨第十八屆中國集成電路制造年會上,業內人士的一致觀點。有專家還樂觀指出,基于獨特的本土市場和當前所面臨的創新機遇,中國的集成電路產業完全有可能做到彎道超車。
一批公司嶄露頭角夯實基礎
在國家的大力扶持下,中微半導體、北京科華微、科大鼎新、上海微電子等一批裝備、材料公司開始嶄露頭角,夯實集成電路產業的發展基礎。而作為發展重點的300毫米大硅片項目,也有望彌補我國集成電路產業鏈上缺失的一環。
“從整個電子產業鏈看,我國集成電路產業在設計、封測環節已做得不錯,整機環節則做到了全世界最強;而現在,設備制造方面也有了很大進步,只是集成電路等級的硅片產業基礎還很薄弱,12吋芯片級硅棒和襯底制造是目前國內半導體價值鏈上缺失的一環。”上海新晟半導體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汝京表示。
張汝京透露,新晟半導體的300毫米大硅片項目現在的計劃是到2017年四季度前建成月產能15萬片的生產線,目標是希望成為中國集成電路材料行業旗艦,並在十年內躋身全球前四或前三。“我們已開始建廠,目前已送審專利九個,與海外合作的專利有十多個;全部建好後產能將達到60萬片,廠房實際產能可能做到80萬片,而屆時國內需求至少達100萬片。”
資料顯示,目前全球12吋硅片需求還在持續增長,預計到2020年其市場佔比將超過75%,目前,日本的信越和sumco擁有全球67%的產能。對比我國,2014年至2015年的12吋硅片總求量約為51至67萬片每月,但是國內生產量卻是零。
上市公司方面, 上海新陽 去年5月22日曾公告,與 興森科技 、上海新傲科技及張汝京簽訂了《大硅片項目合作投資協議》,共同設立合資公司投資300毫米大硅片項目。據公告,上述各方出資佔比分別為38%、32%、10%、20%。
除300毫米大硅片外,中微半導體的刻蝕機也已打入中芯國際、臺積電等多家晶圓代工廠。就在今年2月份,美國商務部和工業安全局建議,將各向異性等離子幹法刻蝕設備從實行出口管制的“兩用清單”中刪除,其原因是:“在中國已有一家公司有能力供應足夠數量和同等質量的刻蝕機,繼續現在的國家安全出口管制已達不到目的。”對此成果,中微半導體董事長尹志堯表示:“中微半導體近幾年每年呈30%至40%的高速增長,並將繼續維持高增長,以達到年銷售額50億元、成為國際半導體微觀加工設備領先企業的目標。”
此外,科大鼎新的“高端封裝用超高強度鍵合金絲”使該產品實現國產化;而北京科 華微電子 的光刻膠也已進入中芯國際、華虹宏力、 士蘭微 、 三安光電 等公司採購范圍。
業內人士繼續看好國內市場
從全球集成電路產業的演進格局看,由于現在下遊市場在向中國集中,就使得集成電路產業也必然向中國集中;因為,市場在哪產業就在哪,這是經濟規律的必然趨勢,中芯國際董事長周子學表示。
對全球的產業形勢,周子學認為沒那麼糟糕:“預計明年跟今年情況差不多,好不到哪里也壞不到哪里。”今年二季度後,產業增速放緩的陰雲籠罩全球半導體行業;多家咨詢公司曾預測今年全球半導體最樂觀的增速是約4%,最悲觀的是1%,甚至有機構預測明年增長為負。“我們認為2016年產業形勢是總體持平,但產品結構會變化多樣。”周子學表示,行業景氣度下滑的主要因素是手機及消費電子3G-4G高成長期已過,但5G還沒有到來;新興市場雖然增長快,但基數還很小。“未來隨著新的產能、新的技術的到來,行業又會重新增長,集成電路周期性波動還是不會改變。”
至少在中國,集成電路還是高新技術產業,清華微電子所所長魏少軍也表示樂觀。“華登國際專注半導體產業投資近30年,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現在有人非常興奮,也有人非常悲觀,我們持續投了這麼多年,看到的是中國半導體產業一年比一年好。”華登國際董事總經理黃慶表示。“全球半導體每年增長5%至8%,但中國是每年25%,中國已成為世界半導體產業的主戰場,潛力非常巨大。”
[責任編輯: 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