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IT  > 正文

國產軟件進入生態創新發展2.0時代

2015-10-26 14:17 來源:中華工商時報 字號:       轉發 打印

  由國內著名操作係統軟件廠商一銘軟件主辦的“第一屆‘一銘杯’中國Linux軟件大賽”日前正式開賽。據悉,此次大賽旨在尋找優秀的Linux軟件應用項目和Linux軟件開發團隊,完善我國國產操作係統軟件的產業鏈和生態環境,推動軟件正版化國產化採購和信息化進程。

  記者了解到,這是近年來國內首屆專門針對Linux的軟件大賽,也是國產軟件領域的一件大事。業界人士表示,面對Win8的換代和XP停止服務的機會天窗,國產Linux真的要來了,顯然,在新型的市場環境和需求背景下,國產Linux不再僅僅滿足于以往的政府採購市場,而是更廣闊的發展空間。

  國產操作係統開啟新興市場

  中央國家機關採購中心發出的關于國家機關禁止採購Windows8操作係統的通知,確實給國產OS發展提供了難得機遇,但包括以國產操作係統為核心的國產軟件的發展目標,遠未止步于政府採購,而是更大、更廣闊的市場。

  在移動互聯網、雲計算、物聯網、大數據、智慧城市等城市信息技術和應用新浪潮的今天,除了政府採購之外,國產軟件看到更多的是黨政軍到金融、能源、電信、交通等關鍵行業,一直到普通消費者市場,甚至在新型市場,國產操作係統都有望成為市場核心。

  “國產操作係統要有2C的思維,一銘軟件的願景是讓中國消費者都能用上國產操作係統。”一銘軟件CEO劉軒銘指出,國產操作係統的應用不僅僅只停留在桌面端、服務器端、嵌入式設備層面,更需要向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快速滲透。“比如擴展到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可穿戴設備及其他移動終端,打造覆蓋人的生活和工作軌跡的操作係統平臺。”

  劉軒銘告訴記者,在新時期開始,在“互聯網+”的大環境下,產業鏈各個廠商之家就是要建立公平、開放、透明、協作的關係,國產操作係統需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大家齊心協力,共同實現操作係統的“中國夢”。

   國產軟件生態創新發展2.0時代

  在此前國產操作係統發展的多年里,其創新往往局限在局部的產品創新,而非包括技術、產品、人才、市場、服務和發展模式的整體創新,市場銷售普遍將更多精力放在政府採購層面。這也本無可厚非,畢竟正版化和國產化採購優先從政府部門開始。但如今,時代不同了。

  “如果說此前單個國產操作係統廠商和包括芯片、服務器、殺毒軟件、瀏覽器在內的產品適配和數據接口開放,那麼全產業鏈的合作和生態優化,則是把國產軟件的創新發展推進到了2.0。”劉軒銘認為,所謂國產軟件生態2.0,即在縱向上把上下遊的產業鏈打通,包括產品適配、服務和品牌,橫向上在重點行業和新興行業、新興市場要有所布局。

  操作係統作為國產軟件的基礎,同時也是各種應用軟件的底層平臺,具備整合自主可控產業鏈上其他各環節的技術優勢、產品優勢和服務優勢。但劉軒銘同時指出,完善產業鏈、優化軟件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絕非朝夕之事,國產軟件要想和追趕國際廠商乃至形成抗衡局面,只能是以空間換時間,在較短的時間內換取更多、更大的進步,

  首屆Linux大賽打造創新平臺

  如果說中科紅旗的失敗是因為並沒有走上一條真正的市場化路線,而是過多依賴政府支持獎勵和採購投入,那麼,更多類似一銘軟件的新銳民營企業走的是市場化企業道路,其快速崛起則源于對產品、技術、市場的精確把握。

  “盡管操作係統軟件作為軟件產業的核心和基礎,具有重要的核心產業地位,但產業鏈的建設和生態環境的優化,不以某家企業和某個產品為局限,業界需要有這樣的領軍企業挑起大梁,在市場商用領域起到帶頭作用。”劉軒銘強調說,國產軟件的生態鏈的營造不是一兩個廠商就能支撐起來的,而是需要包括軟件廠商、軟件開發者、硬件廠商、第三方評測機構、乃至用戶的共同努力,構建起一個覆蓋配件、終端、應用服務等諸多環節的完整的生態圈,實現整體上獲得突破。

  首屆“一銘杯”中國Linux軟件大賽的舉辦,就是要圍繞基于國產Linux的研發、應用和創新,搭建一個資源匯聚和創新的平臺,並在此基礎上,推動各個國產軟硬件廠商的之間的合作,共同推動軟件產業和應用的有序發展。

  據悉,中國Linux軟件大賽,此後將定期舉辦,逐步發展成為一個培育創新技術、產品適配、孵化項目、匯聚資源、推廣應用、人才的平臺,借此完善國產軟件產業鏈、優化生態發展環境,未來,大賽將會承載更多第三方功能、責任和使命。

[責任編輯: 李振]

視 頻
  1.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稱“窮得只剩錢”

    浙江慣偷鈔票點煙被抓

      近日,浙江義烏一名男子在網上不斷炫富,還用百元大鈔點煙...

  2.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江宜樺重申徹查島內油品市場

    關注臺灣食品油事件

圖 片
    服務專區

    投資流程辦事指南往來手續聯係我們Q&A

    關于我們 | 本網動態 | 轉載申請 | 投稿郵箱 | 聯係我們 | 版權申明 | 法律顧問
    京ICP證130248號 京公網安備110102003391
    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0107219號
    中國臺灣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