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發布的《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2014∼2020年)》提出要實現全國住房信息聯網,輿論普遍認為“6年太久,應只爭朝夕”;事實上,2010年就開始啟動的全國住房信息聯網屢屢“難產”,並非只是技術原因,更多在于利益阻礙。
住建部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上半年,我國基本實現全國40個房地產市場重點監測城市與住建部的聯網,目前各地正加緊將以前紙質的住房個人信息錄入信息係統。
記者採訪了解到,盡管有關部門一直在強調建設的難度和復雜程度,但多數業內人士認為,從技術手段來說,住房信息聯網並不復雜,將紙質信息錄入數據雖然龐大,但也難以成為一拖再拖的理由。江蘇省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地方房產局官員表示,地方出于種種原因的不配合甚至抵制,才是全國住房信息聯網係統一再“難產”的主因。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官員表示,自己前些年投資了多套房產,這輪住房信息公開潮來臨,雖然令他感覺到了寒意,但還不至于無路可退。這位官員直言:“這件事對地方而言沒有什麼利益可言,而且很多地方財政還依靠房地產,很多人手里有來路不清楚的房子,現在要讓他們自己做一個係統‘曝光’自己,談何容易?”
相關專家認為,國家掌握完整的數據信息,可以為樓市調控提供參考,真正看清楚樓市的問題所在,從而制定更合適的房地產相關調控政策,實現科學管理;而且,這項工作越早進行,對我國的經濟安全和社會穩定都越有利。
(據新華社南京3月30日電)
[責任編輯: 楊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