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星集團債務疑雲在資本市場引發的余波還在延續。
4月7日晚,齊星鐵塔公告稱,齊星集團所持股份被法院強制進行大宗交易減持1030萬股,其後齊星集團僅持有250萬股。
從3月28日開始的一周內,位于山東鄒平的齊星集團在輿論風波中經歷了一番大反轉:從資金鏈斷裂傳言,股票、債券市場暴跌,百億級的龍頭企業似乎瞬間坍塌,但不久當地的西王集團迅速托管齊星,危機警報似乎又很快被解除。為何3月28日資金鏈斷裂的消息突然傳出?齊星在此面前為何顯得不堪一擊?西王為何迅速實施托管?齊星願不願接受托管?西王在整個危機中又扮演了什麼角色?
新京報記者近日了解到,齊星一直以來醞釀的解決方案均為“自主脫困”而非被托管。而齊星集團創始人趙長水之子、集團常務副總裁趙強也首次發聲,稱所謂的債務危機“並不準確”。新京報記者近日多次撥打西王相關負責人電話,始終無人接聽;向西王郵箱發去的採訪問題截至發稿未接到回復。
齊星“70億債務危機”令市場受驚
在3月28日之前,除了行業人士和當地人以外,很多人並不知道齊星集團。
公開信息顯示,齊星集團位于山東鄒平,是一家以鋁產品深加工為主業,並涉及鐵塔、新材料、金融、地產等領域的大型民營企業,旗下有28家子公司,職工12000余人。此前,齊星集團及創始人趙長水都頗為低調。
一切在3月28日改變了。
當日,山東媒體魯網財經傳出消息稱,齊星集團資金鏈斷裂,大量銀行貸款到期無法償還,當地正組織金融機構成立債權人委員會來統一處理債權事宜。據稱,齊星集團信貸敞口數額巨大,合計高達71.5691億元。
這則齊星集團違約消息迅速衝擊了金融市場。
據Wind消息,由于齊星集團資金鏈斷裂消息傳出,同處于山東鄒平的企業信用債遭受拖累,宏橋鋁業、魏橋鋁電多只短融、超短融利率當日飆升逾300基點報9.5%。
股市方面,3月29日,齊星集團旗下曾經的上市公司齊星鐵塔當日尾盤跳水,一度觸及跌停,收跌9.02%。由于市場擔憂同屬鄒平的西王集團與齊星集團的擔保關係可能存在風險,西王集團旗下西王食品放量跌停,其後緊急停牌,西王特鋼3月31日一度大跌12%。
對于市場的恐慌,不少媒體和評論人士都將其歸因于3月28日的那則消息。而新京報記者在山東了解到,齊星集團資金鏈緊張的情況的確存在,且早在3月初就已經出現。
4月6日,齊星集團常務副總裁、趙長水之子趙強對新京報記者稱,所謂的債務危機,是基于3月28日“不是很屬實的一個報道”。那則報道稱,齊星集團有70億元的信貸敞口。
根據趙強的說法,早在3月初該公司就有資金緊張的狀況,3月27日剛剛召開債權人會議,3月28日公司正在醞釀自主脫困方案。
也就是說,外界普遍認定的“3月28日開始的齊星債務危機”可以上溯至3月初。
資金緊張疊加托管傳聞,齊星承壓
趙強向新京報記者表示,齊星集團3月初確實存在資金緊張情況,“整個集團的信貸業務是集中于去年12月、1月和2月這三個月,到期要續作,需墊付一些資金續展,造成了資金短期緊張。另外,2016年12月還有一個將近4個億的(信貸)業務到期,我們還上了。幾個事情加起來,造成3月初資金短暫性緊張。”
到了3月8日,已經資金緊張的齊星集團迎來“大考”。
趙強表示,當日浙商銀行的3500萬在續作過程中,被扣住不再續作,“這個對公司影響還是挺大的,當時集團賬面上資金周轉也就一兩千萬”。
在趙強看來,該筆業務未能續作的原因來自于當時一個謠言,說“齊星集團已經被西王集團完成收購”。根據後來《每日經濟新聞》的報道,西王在今年3月初曾與齊星達成初步共識,或將並購齊星集團部分公司。為此,身為全國人大代表的西王集團董事長王勇,兩會期間還曾請假回鄒平處理此事。
跟齊星一樣,西王集團也是山東鄒平的一大型企業。西王官網介紹稱,始建于1986年,以玉米深加工和特鋼為主業,總資產399.2億元,職工16000余人。4月7日,新京報記者走訪鄒平縣北部,隨處可見西王集團旗下的廠區、廣告牌和以西王命名的道路。
西王與齊星一度關係密切。根據西王食品3月29日公告,截至目前西王集團對齊星集團及下屬子公司提供擔保余額為29億元。趙強稱,此前,齊星也給了西王巨額擔保。2013年左右齊星給西王擔保46億,同期西王給齊星擔保8億。
西王集團控股了西王食品、西王特鋼、西王置業三家上市公司,官網上展示了公司紀錄片。
西王集團3月初計劃托管齊星的消息得到趙強的證實,“然而,由于齊星的反對,托管未能成行。”
在資金緊張疊加托管傳聞的背景下,齊星集團壓力增大,一些齊星的合作夥伴上門要求提前清償債務。一位當地司機告訴新京報記者,最近他就拉了好幾位前去齊星集團要賬的。
對于信貸狀況,趙強稱,2016年銀行授信大概將近100億,使用了70億,“截至3月底,我們沒有任何不良和逾期的(信貸業務)。”
拒絕托管,齊星決定自主脫困
在拒絕托管後,齊星集團創始人、董事長趙長水決定自主脫困。
在山東鄒平,趙長水頗富傳奇色彩。一位當地人說,趙長水早年參軍打過仗,後來在國企工作,創辦齊星後生意做得很大,“前些年在縣城街上經常能看到他穿著短袖短褲,一個人跑步。”
齊星集團官方微信號上顯示,3月10日,趙長水在齊星集團股東會議上說,通過集團這段時間的境況,個人認真反思和考慮總結出一個道理:“企業要發展只有靠自己,只有靠自己想辦法出主意,加大改革力度,才能保持企業持續穩定發展”。
此後,齊星集團開始實施資產處置。齊星集團官微3月11日發布消息,近期集團將全力處理閒置資產,對閒置廠房、閒置設備、閒置車輛、集團總部部分樓層進行處置與租賃,爭取最大的資金,用于充實盈利性企業的生產運營。
除了“自救”,齊星集團也開始尋求外援。
“董事長趙長水為人一直非常厚道,王勇董事長是他的老大哥,一直以來對他非常尊敬”,趙強說,“3月21日,趙長水帶我去找王勇,希望兩家合作,幫齊星走出困境,而王勇對我們企業各個方面進行了批評”。
此時,當地政府成了齊星的求援對象。趙強表示,齊星集團看到托管傳聞對公司造成了嚴重影響,就找鄒平縣政府進行了溝通,隨後政府對企業進行了調查和了解。
對此,新京報記者多次撥打西王相關負責人電話,始終無人接聽。
政府馳援的一個體現是組織債權人會議。
3月27日,由濱州市政府、鄒平縣政府主導,市縣銀監局、金融辦及各債權金融機構召開聯席會議,討論提前化解齊星集團資金鏈緊張可能引發的金融風險。據悉,該會議還要求齊星集團在一個禮拜內拿出自己的脫困方案,也就是清明節之後再召開正式的債權人會議,簽訂債權人公約,鞏固27日會議的成果。
在這次會議上,齊星集團取得了債權人的支持。
根據該次會議上制定的債委會公約,在齊星集團重組方案作出前,各成員銀行不得擅自退出、減少本行的授信份額。
西王早有托管齊星打算?
齊星“自主脫困”這一步伐被3月28日的一則消息打斷。
當日,山東媒體傳出“齊星集團資金鏈斷裂,大量銀行貸款到期無法償還”的消息後,金融市場出現了恐慌。如今,該媒體官網上已經檢索不到這一報道。《每日經濟新聞》報道稱,向媒體放出該消息的正是位于鄒平的某集團。
面對危局,至少在齊星集團方面,還在排除壓力堅持推進自主脫困路線。
趙強稱,3月29日齊星形成了自主脫困方案,30日交給主債權行中國銀行濱州分行,得到肯定後,將方案提交給市銀監局,還召開了比較大的債權行的聯席會議,會議上充分肯定了自主脫困方案,並提出了完善措施,31日意見轉給了齊星,齊星按照意見繼續完善。
齊星債務危機被曝出後,西王集團的身影再次出現。趙強表示,4月1日上午,西王集團有關人士連同相關政府部門人士會晤,當日下午,鄒平政府就找到趙長水,重提三方托管協議,趙長水沒有答應。
西王集團對齊星存在巨額擔保。西王食品3月29日公告披露,截至當時西王集團對齊星集團及下屬子公司提供擔保余額達29億元。
《中國證券報》稱,依靠擔保、托管關係和政府的力挺,西王集團是齊星集團殘局的優先接盤方。而齊星集團熱電、電解鋁以及雪花山度假村上千畝土地等優質資產,都可能作為西王此次出手相救的回報。
除了今年3月初西王就曾提出托管以外,趙強還向新京報記者透露,據他多次和王勇面對面交流中得知,“早在去年六七月份,西王就去找相關政府部門反映我們企業生產經營有很大問題。他看中了齊星很多東西,主要有三個電廠650萬千萬裝機容量、整個鋁加工鏈條、鐵路物流、雪花山度假村。”
新京報記者獲取的一份國都證券發布的3月29日電話會議紀要顯示,西王食品董事長表示,對于齊星,未來做好準備接管,已經在和政府磋商,但是還沒確定,如果交給西王重組,或許還會有益(能夠鋼鐵業務整合,集團用電成本會更低),齊星還有一條鐵路運輸線(1000萬噸),會和現有的業務整合好。
對于西王在本次齊星危機事件中扮演的角色,新京報記者近日多次撥打幾位西王相關負責人電話,始終無人接聽;向西王郵箱發去的採訪問題目前尚未接到回復。
當地政府主導,西王托管齊星
西王方面在上述電話會議上稱,政府的態度首先要保住西王,也在和我們積極協商。政府組織過工作打算讓西王進入(齊星),但是沒有實行,未來如果真的破產重組也會優先讓西王進入。現在還不能確定是西王去接手,但已經做好準備接管。
趙強稱,4月2日下午鄒平縣政府大樓舉行了齊星集團股東會議,鄒平縣長鄒繼剛主持,齊星集團各位股東同意由鄒平縣政府尋求第三方機構進行托管齊星集團的決定,並最終簽字通過。
走完股東會議程序之後的第二天,齊星、西王和鄒平縣政府簽署三方托管協議,西王將對齊星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全面托管經營。
新京報記者看到的一份協議復印件顯示,甲方(齊星集團)須積極配合乙方(西王集團)、丙方(鄒平縣政府)處理托管期限內的所有事項,乙方可以根據托管目標的經營情況來確定管理體制,並派駐經營管理團隊對甲方進行經營管理。
托管期間的一大事項是資產評估。根據上述協議,甲乙丙三方共同聘請中介機構對甲方全部資產進行審計、評估、清查、核算。
齊星集團未來走向破產清算,還是別的結局,資產評估作用關鍵。
協議還顯示,托管期限為三個月,而三方可根據實際情況,調整托管期限。如今,隨著托管到位,齊星集團經營管理權已經易手。
4月7日,新京報記者走訪位于山東鄒平的齊星集團總部,剛剛走出廠區的員工向新京報記者稱,公司已經被西王托管。
當新京報記者來到大門口,有身著貼有西王標志服裝的保安主動走出崗亭詢問記者去向,並稱外人不得隨意進入。
一張貼在總部門口的通告用詞頗為嚴厲:西王集團全面托管齊星集團事關全縣社會經濟發展穩定大局,廣大幹部職工都有責任和義務維護好企業的正常生產秩序。凡有盜搶、哄搶、故意損毀企業內部公司財物;以非法形式侵佔私分、挪用公司財產的行為,公安機關將依據有關規定予以處罰。該通告落款為鄒平縣公安局。
即便公司已經被托管,但趙強4月6日接受新京報記者採訪時稱,依靠自主脫困,齊星可以走出資金短期緊張局面。
【追問】
齊星財務狀況究竟如何?
據稱2016年資產規模180億,利潤6億多元;目前無不良和逾期
在齊星債務風波事件中,無論是本次債務問題嚴重性如何、自主脫困方案為何夭折以及西王集團為何迅速實施托管,其中的關鍵都是齊星集團的經營和財務狀況的真實面目。
根據西王食品3月29日公告披露,齊星集團當前營業收入和盈利為:2015年,齊星集團總資產180.81億元,凈資產64.62億元,營業收入111.15億元,凈利潤4億元。
趙強向新京報記者提供的齊星集團2016年的財務數字顯示:2016年資產規模180億左右,凈資產65億元以上,銷售收入約120多億元,利潤6億多元。
4月6日,新京報記者走訪看到,齊星集團廠區極大,除了三大發電廠之外,其主廠區位于鄒平縣城北,僅是朝南的就有三個大門。由于員工眾多,這里也設有公交車始發站。
齊星集團旗下產業中不乏虧損企業。趙強坦言,比如板材廠,經營比較困難,一年有二三百萬的虧損。但他表示,大部分項目,比如鋰電池項目,盈利能力都是很強的。
不賺錢的也包括鄒平鋁業公司。不少媒體援引一則消息稱,由于齊星集團目前總的流動資產不足以支撐所有下屬公司全部運行,鄒平鋁業有限公司陷于停產。4月6日,新京報記者走訪看到,偶爾有員工在廠區內行走,記者無法進入廠區。
對于停產一事,趙強稱,這是一個正常的生產經營決定;此前鋁價大幅下降,原材料大幅上漲,原本一噸有一千塊錢毛利潤,後來一噸要倒挂1500元。一月能生產一萬噸,如果生產的話一個月就要虧損1500萬,所以將其停產,之後再復產。
雪花山旅遊度假村也受到外界一些聲音的質疑,認為齊星跨界過猛,將陣線拉得太長。一位當地人說,鄒平縣城和鄉鎮工業污染比較大,雪花山度假村位于鄒平縣城南邊,距離濟南市也不遠,主要是空氣好,可以爬山、打高爾夫,還有高端酒店,但去的人並不多。
雪花山旅遊度假村官網顯示,現總面積達5200畝,集酒店、農業生態園、商務賓館、物業管理、山泉水等產業于一體,是省內規模較大、設施設備較完善的度假村。
走訪時,有齊星員工向新京報記者強調,齊星集團下面公司太多,有好的有不好的,像三個發電廠、電纜廠效益就很好,齊星玫瑰園房地產也賺錢。
趙強稱,2016年銀行授信大概將近100億,使用了70億。“截至3月底,我們沒有任何不良和逾期的(信貸業務)。”
據《每日經濟新聞》報道,3月底時,山東鄒平傳出消息,齊星集團如期償還了銀行當期貸款和利息。趙強透露,這部分資金來源以企業自籌為主,找相關擔保單位也協調了一部分。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