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遼寧首富”的輝山乳業私有化謎團
從回城知青到企業總經理,楊凱走了25年;從完全控制輝山到成為遼寧首富,楊凱用了4年。而他大概難以想象,從雲端跌落僅僅用了幾個小時。
2017年3月24日。一天之內,輝山乳業股票跌去楊凱數百億身家,緊接著,“財務造假、挪用資金”質疑、高管失聯、兌付危機……多米諾骨牌接連倒下。
楊凱及其輝山是怎樣走到今天的?債務黑洞又是如何形成?在新京報記者的調查中,楊凱的發家故事源于一家地方國企私有化變遷之路。
幾經騰挪,楊凱利用輝山這一品牌,將自己送上遼寧首富的寶座,也最終將自己拖入當前的兌付危機之中。近日,新京報記者赴遼寧沈陽實地調查,試圖還原那些年以楊凱為主角、發生在“輝山”的故事。
文|新京報記者 張泉薇 朱星
遼寧首富巨額欠債去向成謎
▼
“我也是一點準備都沒有。”3月24日,股價暴跌襲來時,有媒體第一時間致電楊凱,這位輝山乳業的董事長似乎正處于無措之中。
事情並未到此為止,在接下來的幾天里,暴跌將輝山乳業資金鏈斷裂這一更嚴重的問題拖出水面。很快,包括各大國有銀行、機構甚至大小供應商在內的債主們紛紛上門要賬。
輝山乳業借了多少錢?
在香港上市的輝山財報顯示,自2013年至2016年9月的三年半時間內,輝山通過銀行貸款及其他借款所得款項280.54億元,首次公開發售融資61.69億元。扣除還款金額150.5億元,累計凈融資191億元。
最新披露的信息則顯示:“輝山危機”並不全然屬于輝山,它更可能是楊凱本人的財務危機。在債務危機中,相當大一部分來源于楊凱名下的非上市公司。
危機發生後,沈陽當地政府緊急出面主持召開了圍繞輝山乳業的債權人會議。據媒體引述債權人會議中傳出的消息,楊凱在會上親口稱,在合計418.82億元的總債務中,除了一些雜項外,上市公司債務199.5億元、非上市公司147.8億元、大股東境外借款41億元、供應商欠款31億元。
直到此時,輝山乳業才對外公開了大股東面臨的窘況:由楊凱及其一致行動人葛坤控股的“冠豐有限公司”所持有的上市公司71%股份,幾乎已經全部被質押,用于冠豐獲取貸款、保證金融資以及為楊凱的其他公司提供融資。
沒人知道這借來的錢最終流向了哪里。“輝山危機”爆發已半個月,債務的準確總量和去向仍然是謎。
激進擴張的財務泥沼
▼
多個業內人士相信,是楊凱的激進擴張策略將輝山拖入財務泥沼。
此前2013年9月27日,輝山乳業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挂牌上市,全球發行額13億美元。
成功上市帶來了巨額資本金,在楊凱帶領下,輝山將大部分資金用于產能擴張。根據輝山官方介紹,輝山乳業先後投資200多億,在遼寧省沈陽、錦州、阜新、撫順、鐵嶺,江蘇鹽城等地投資建設了良種奶牛繁育及乳品加工產業集群項目。
2013年底,輝山乳業集團和康平縣曾達成協議,輝山乳業集團計劃投資88億元,在康平縣建設全產業鏈乳業產業集群綜合項目。這筆88億投資的回報如何?
3月26日,新京報記者走訪發現,除了位于康平縣海洲鄉內的一座奶牛養殖場在運行外,其余兩處的項目,均未見施工跡象。
位于康平縣經濟開發區內的“中國輝山乳業乳品城”工地,除了一個紅色大門框架和一座破損的簡易房外,並未有其他施工的跡象。據周邊居民介紹,該項目已經停工約一年半的時間。
2014年11月,輝山乳業發布公告稱,與綜藝集團旗下公司Alpha Spring成立合營企業,並在江蘇省鹽城市設立一條涵蓋飼料種植、奶牛養殖、乳品加工、銷售及營銷乳制品的全產業鏈,注冊資本10億元。2016年5月,輝山乳業發展(江蘇)有限公司在鹽城市射陽港經濟區開業,總投資8.66億元,其中一期投資約5.8億元,產能18萬噸/年。
除了主營的乳業之外,輝山乳業也染指副業。
2015年9月,輝山乳業發布公告,以8320萬元人民幣向控股股東楊凱及其子收購可再生能源公司全部股權,用作生產壓縮天然氣(以下簡稱CNG)及副產品有機肥料。據悉,該公司成立于2010年。2013年、2014年,這家公司分別錄得虧損約238萬元和438萬元。
國內某乳業營銷專家認為,輝山目前所面臨的財務危機,與楊凱作為主要決策者的“指揮棒”關係很大。他說,乳企可以選擇的擴張市場領地的方式很多,或通過營銷策略、或通過資產收購,而自建產業基地是“資金負擔最重的一種”。
輝山解決負擔的方式簡單粗暴:借錢。一個故事充分體現了這家公司當時借錢的“本事”:2016年11月,輝山試水“活體租賃”,這一租賃融資方式在此前的國內市場鮮有先例:以其擁有的4萬頭奶牛作為租賃資產,租期5年,換取融資7.5億元。
國企前身、知名品牌、當地政府的座上賓……也許是這些因素讓輝山借起錢來比一般企業更輕松。目前已經曝光出的消息:包括工商銀行、農業銀行、中國銀行、交通銀行在內的23家銀行集體淪為“受害者”。
根據3月28日的債權人會議,這些債權銀行被要求“不抽貸不壓貸不起訴,幫助輝山乳業渡過難關”。
楊凱旗下多處房產項目銷售不暢
▼
3月24日輝山乳業暴跌發生後,市場傳言楊凱“挪用資金30億投資房地產”,該說法立刻被公司否認。
直到目前,這仍是一件難以得到證實的事。可以肯定的是,楊凱本人投身房地產的歷史比他掌舵輝山的時間更長。
輝山乳業的上市招股書里間接“暴露”過楊凱與房地產的淵源:楊凱于2009年出資成立“遼寧輝山控股”,出資來源為其“在中國其他業務投資(包括房地產投資)產生的個人財務資源”。
根據工商資料,楊凱名下的房地產公司包括沈陽萬鼎房屋開發有限公司、沈陽金田置業有限公司和沈陽凱美置業有限公司。在此之前,還曾出資與人成立過“沈陽永豐房屋開發有限公司”,2008年,楊凱不知出于何種因素出讓了股份。
網頁資料顯示,永豐房產先後開發了“沈洲花園”、“陽光文軒”、“禦泉花園”及“沈陽春天商業廣場”等房地產項目。
沈洲花園小區附近的一家中介告訴記者,該小區建成已有大約17年,當年曾是沈陽市的地標性建築。
據新京報記者了解,永豐房產目前主要的項目是沈陽市香格里拉樓盤,香格里拉還有一個別名“皇邸龍邸”。公開資料稱,香格里拉樓盤佔地面積1100畝,總建築面積130萬平方米。
記者在售樓處大廳的示意圖上看到,該項目的銷售速度似乎較為緩慢,只有約三分之一的樓盤顯示“售罄”。公開資料顯示,這個項目早在2008年5月就已開盤。
沈陽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網站信息則顯示,永豐房產在售開發項目即是香格里拉樓盤所屬的兩個項目。截至4月1日,沈陽市城鄉建設委員會網站顯示,該處的兩個項目于2012年開工,已經取得預售許可,但兩個項目的已銷售面積均為“0”。
事到如今,很難斷言房地產生意是否嚴重拖累了楊凱的財務狀況。但從他在2013年以後大筆質押股權換錢的舉動來看,房地產至少沒能成為“搖錢樹”。
優質國企改制“賤賣”給外資
▼
“輝山”品牌作價3500萬人民幣賣給美國隆迪,僅相當于輝山乳業一年的利潤
年逾七旬的李春祥是沈陽市農墾總公司前總經理,也是沈陽乳業的組建者,並在2002年前擔任沈陽乳業的董事長。
他告訴新京報記者,1998年底,沈陽農墾總公司將沈陽地區的多個畜牧場、牛奶公司、乳品加工企業整合在一起,組建了“沈陽輝山乳業集團”。
在李春祥任職期間,沈陽乳業不僅是遠近聞名的明星國企,還是當地政府的“利潤奶牛”。1999年至2001年,沈陽乳業主營業務收入從1億元增長到接近3億。截至2002年,沈陽乳業是東北最大的液態奶企業,液態奶產量僅次于光明、三元和伊利,排全國第四。
2001年底的一天,58歲的李春祥突然被“上面”要求退休,前沈陽市新城子區副區長蹇彪接替李春祥擔任沈陽農墾總公司總經理。自此,沈陽乳業的命運迎來了多米諾骨牌式連鎖反應。
2002年,當地政府決定對沈陽乳業進行改制,引入外部資金進行合資。在當時,改制一般發生在落後、虧損國企身上,而沈陽乳業無疑“風華正茂”。
得知這一消息,新希望集團董事長劉永好專程到達沈陽,希望控股沈陽乳業。幾個月後,沈陽乳業52%控股權卻落入名為“美國隆迪”的外企手中。
媒體報道顯示,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美國隆迪在華投資了包括沈陽隆迪糧食制品有限公司在內的多家企業。據當時的報道,美國隆迪“6月才與輝山方面接洽”,不到兩個月時間就談攏,合資成立沈陽乳業有限責任公司,“8月上旬正式挂牌”。
沈陽乳業時任董事長蹇彪當時對媒體稱,輝山的合資條件中,包含一定要上市,但劉永好對上市不感興趣,而美國隆迪“在操作國際融資方面很嫻熟”。
據了解,當時美國隆迪獲得52%股份的實際出資為1170萬美元。“輝山”品牌則被作價3500萬人民幣,分5年由美方支付。李春祥認為,這相當于用沈陽乳業一年的利潤就購買了公司。
沈陽乳業由國有控股變為中外合資。2004年7月7日,沈陽市農墾聯合企業總公司徹底退出沈陽乳業,沈陽乳業又由中外合資變為外資獨有,此時公司的法定代表人為美國隆迪執行總裁李安民。
從外企“管家”到輝山“主人”
▼
沈陽乳業全部被外資控股之後,楊凱以沈陽乳業新任總經理的身份正式“登場”。
新京報記者掌握的資料顯示:1975年,“文革”晚期,18歲的楊凱下鄉至沈陽市康平縣,在當地待了4年;1984年,楊凱的工作單位更換至“沈陽市糧食食品機械廠”。記者在當地的工商資料中並未查到該公司,不過有一家已經注銷的“沈陽糧油食品機械廠”。
按照輝山乳業招股書里的說法,楊凱之所以能成為沈陽乳業的總經理,主要是其曾在和雙方各佔五成權益的共同出資業務中建立業務關係,楊凱管理日常運營。
記者調查了解到,1992年,一家叫“美國美登高”的外企和沈陽新凱合資成立了沈陽隆迪。美國隆迪執行總裁李安民,曾是美登高公司的常務董事。楊凱當時是沈陽新凱的股東,同時是沈陽隆迪的總經理。
輝山乳業招股書沒有詳細介紹“美國美登高”的背景及其與控股股東美國隆迪的關係。公開信息中,記者也難以找到“美國美登高”和“美國隆迪”之間的股權關係。但市場普遍認為美國隆迪即為美登高的“幕後公司”。
2004年12月,在美國隆迪取得沈陽乳業全部股權5個月後,總經理楊凱獲得了沈陽乳業50%的股權。
對此股權轉手事項,輝山乳業上市招股書里的解釋是,“基于楊凱對沈陽乳業及所有其他合營公司所做的貢獻”,業務夥伴將沈陽乳業的50%權益轉讓給楊凱,務求楊凱日後繼續留任及盡心服務。
2009年1月,楊凱與李安民等一同成立了“遼寧控股”,沈陽乳業以現金形式出資19%,並同意向遼寧控股轉讓“輝山”品牌。資料顯示,成立後的遼寧控股通過30家附屬公司掌控上遊業務,以至最終覆蓋沈陽乳業的原有業務。
2011年,遼寧控股又將主要的經營實體轉給其名為“遼寧輝山乳業”的附屬公司。至此,沈陽乳業徹底退出歷史,輝山乳業基本繼承了沈陽乳業的資產。
2012年8月,楊凱替代李安民成為沈陽乳業董事長。2016年,楊凱以260億元身家躋身胡潤榜第66位,一度位居遼寧首富。
高管失聯牽出“烏龍夫妻”
▼
2012年7月,美國隆迪將剩余的50%權益轉讓給葛坤。至此,楊凱和葛坤持有沈陽乳業全部的股權。
一份內部資料顯示,葛坤生于1974年12月11日,是沈陽市大東區人。輝山乳業曾公告,1996年7月,葛坤取得沈陽市廣播電視大學涉外文秘普通專科文憑,並于同年11月進入沈陽隆迪,先後出任楊凱的秘書、副總經理及總經理職務。
2011年6月,葛坤成為輝山乳業董事,並于2013年9月調任為執行董事。2012年12月,葛坤成為輝山乳業高級副總裁。
公開信息顯示,葛坤在輝山乳業負責融資、財務等重要工作。
暴跌事件後,一則負面消息更使輝山雪上加霜:此前一直被外界認為是楊凱“妻子”的輝山乳業高管葛坤被曝失聯。
由于葛坤和楊凱為一致行動人,同為輝山乳業的控股股東,外界包括媒體長期以來認為二人為夫妻,甚至連不少沈陽當地人都存在這種誤解。
根據新京報記者獲得的可靠信息,楊凱的妻子名為張健美。這位名正言順的妻子在輝山乳業並未持股,也沒有任何職位。
3月28日,在葛坤被曝出失聯後,輝山乳業公告稱,在2016年12月的渾水報告之後,葛坤于上述工作的壓力變大。自2017年3月21日楊凱收到一封葛坤的信件,其中指出其最近的工作壓力對她的健康造成傷害,她會休假,希望現階段別聯係她,之後董事會便一直無法聯係葛坤。
3月31日,輝山乳業公告稱,公司依舊無法聯係到葛坤,已向香港警方提供失蹤人士報告。新京報記者獲得的信息顯示,通過對葛坤的身份號進行查詢,對應的信息卻另有其人。
輝山乳業招股書顯示,葛坤代表楊凱間接持有Champ Harvest股份的經濟權益,兩人為一致行動人,被視為公司的控股股東。
4月10日,輝山乳業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公司收到一封來自香港上海匯豐銀行的信函,該銀行指控公司違背貸款協議中的“相關承諾”、認為違約行為已經發生。公司稱,關于此事,“正在徵詢法律意見。”
或許,輝山乳業遭遇財務危機的真相,要等到葛坤現身才能水落石出。
[責任編輯:郭曉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