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煤價近期出現瘋漲,致使部分煤企去產能的決心動搖。為了保障煤炭平穩供應、促進煤價保持在合理水平,昨日,國家發改委召集神華、中煤等部分重點煤企及主產區煤炭行業的管理部門相關人士,在北京召開“穩定煤炭供應、抑制煤價過快上漲預案啟動”會議。國家發改委在會上提出,在市場供應偏緊時,煤企要按照要求增加產量。值得注意的是,鋼鐵業也出現了價格上漲的趨勢,至此去產能兩大主戰場均拉響了價格警報,若不緊急應對,很可能使產能出現報復性反彈。
國家發改委在會上提出,要啟動抑制煤價過快上漲預案,現階段全國每日增加煤炭產量30萬噸。未來,由中國煤炭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煤協”)與符合先進產能條件的大型煤企簽訂參與動態動力煤產量調整生產責任狀,自願承擔穩定市場調節總量任務,在市場供應偏緊時,煤企要按照要求增加產量,在市場供求寬松時就要按要求減少產量。
按照要求,未來,中煤協及部分大型煤企將根據市場變化情況和國家發改委的要求,及時調整煤炭產量。中煤協及煤企需及時向國家發改委備案,內容包括煤炭產量增加或減少的具體數量、啟動及終止產量調整的時間、煤炭銷售的去向等。
事實上,我國煤價上漲已有一段時間。今年7月,國家發改委副主任連維良就曾在“2016夏季全國煤炭交易會”上公開表示,今年上半年,我國煤炭產量同比減少1.7億噸,降幅高達9.7%,但由于上半年煤炭需求仍保持高位,因此煤炭市場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煤價快速回升。連維良當即表示,煤價上漲過多不利于去產能,不利于兼並重組,不利于優化布局,也不可持續。
卓創資訊煤炭分析師韓濱告訴北京商報記者,截至昨日,我國動力煤市場依舊保持瘋漲模式。一方面,煤企因限產政策、去產能督查等原因,產量較少,煤礦基本沒有庫存,另一方面,煤炭需求方因為有漲價預期和冬季提前儲煤,出現了搶購潮,一時間,煤炭銷售火爆。從數據上看,部分煤礦煤價一周內上漲幅度達100元/噸,環渤海動力煤價格指數本周大漲21元/噸,收于515元/噸。
在此背景下,廈門大學中國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主任林伯強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為了讓煤價日趨合理,適當增加煤炭產量確實是一種可行的方法,這也不會影響煤炭去產能工作。產能是指煤企生產煤炭的能力,產量則是指實際生產的數量,從實際操作的角度來說,我國確實可以實現一邊關閉小型虧本煤炭工廠,拆除多余產煤裝置,一邊加大大型煤企單個機器的利用率,從而增加產量,這兩項工作之間互不影響,“如果相關工作進行順利,未來數月,我國煤價就會趨于平穩”。
事實上,價格上漲的不止是煤炭。“我的鋼鐵網”咨詢總監徐向春告訴北京商報記者,盡管鋼鐵去產能完成情況暫時落後于煤炭,但隨著產能和供應的減少,鋼鐵的價格也出現了較大幅度的增長。不過他表示,煤炭和鋼鐵漲價是市場調節下的正常反應,在二者價格上漲後,企業見到有利可圖,就會隨之增產,供大于求後,價格自然又會下跌。
[責任編輯:葛新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