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AT三巨頭再度同臺亮相,是今年IT領袖峰會的最大亮點
清明小長假期間,來自深圳的一組照片傳遍了整個互聯網。
這組照片,是百度李彥宏、阿里巴巴馬雲以及騰訊馬化騰在2017年中國(深圳)IT領袖峰會上的合影。一直以來,百度、阿里、騰訊都被視作中國互聯網行業的風向標,截至3月31日,這三家科技巨頭的市值總和已超過6000億美元,難怪有網友直呼“這可能是中國最值錢的一張合影”。
“機器應成為人最好的拍檔,而不是人類最大的對手”“現階段人工智能的應用還局限在一些垂直領域”“人工智能要挑戰人的認知能力,這一天幾乎永遠不可能到來”……一場即興演講、一場高端對話,在這個以“邁進智能新時代”為主題的盛會中,BAT三巨頭妙語連珠、金句頻出,從不同的角度,給人們描繪了自己眼中未來。
馬雲:未來三十年,世界屬于用好互聯網的公司
“人算不如天算,天算就是雲計算”“想超就要換道超車”……三位大佬中,首先登臺的是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由于連續多屆因事缺席,本次組委會特意為他安排了一場單獨演講。馬雲則充分發揮演講才能,給人們描繪了一個“充滿變革的未來三十年。”
關于“未來三十年”,馬雲並不是第一次談及。當天,他再次重申了早已為人所知的“五新”理念。馬雲表示,未來十年內,互聯網會加速零售、制造、金融、技術、能源五個行業的變革,即帶來新零售、新制造、新金融、新技術、新能源。
他表示,純電子商務在五年內依然會高速增長,但更應要關注的是十年以後。馬雲認為,十年後無論是純電商或純線下,都將變得很艱難。“未來,零售業將面臨把線上線下整合思考,從買東西走向服務客戶的巨大變革。”
與此同時,馬雲還預測,十年、十五年內,廣東的制造業會面臨巨大的衝擊。他表示,未來的制造業注重的不是標準化、規模化,而是定制化和智能化競爭。廣東的制造業向來以標準化、流水線著稱,必將面臨遠超長三角的衝擊和挑戰。“這要引起高度重視”。
針對新技術,馬雲認為,未來中國的機會不是彎道超車,因為彎道超車“十超九翻”。他表示,中國應該在雲計算、移動係統、移動智能芯片以及人工智能等領域找機會“換道超車”。
“去年大家把谷歌AlphaGo的圍棋實力說的天花亂墜,但是‘so what’ ?” 在談及當下最熱門的人工智能時,馬雲顯得頗為輕松。他認為,過去100年,人類把人變成了機器,未來100年人類將把機器變成人。“我們應該讓機器變成最好的拍檔,而不是最大的對手。”
馬雲在演講中還表示,把實體經濟與互聯網對立起來的思維要糾偏。他認為,互聯網並非是實體經濟下滑的“替罪羊”。大家與其抱怨互聯網帶來衝擊,不如去思考如何擁抱互聯網,“未來三十年,這個世界不屬于互聯網公司,而屬于那些用好互聯網的公司。”
馬化騰:沒有場景落地,技術就是空中樓閣
在馬雲率先登臺之後,BAT三巨頭中另外兩位主角,也在隨後進行的“人工智能:中國機遇與挑戰”對話環節中同時亮相。
“百度在人工智能方面走的更遠,相比之下騰訊已經落後了。”“鵝廠廠長”馬化騰拿起話筒的第一句話,就大方承認了騰訊在人工智能領域,與百度相比還存在差距。但他同時也表示“目前騰訊的各個事業部內部,都已經有相關的研究和布局。”
馬化騰介紹,騰訊是一家社交網絡公司,人工智能技術首先是圍繞該領域展開。比如,微信里每天有高達10億張的人臉圖片,騰訊在對微信進行個後臺數據分析以及廣告匹配時,都用到了人工智能技術。“這些都是後端,用戶感受不到而已。”
與此同時,騰訊在前端也做出了一些產品開發的嘗試,受谷歌AlphaGo啟發而開發的機器人棋手——“絕藝”就是其中的一個。不久前,“絕藝”在日本獲得了第10屆UEC杯計算機圍棋大賽的冠軍。
“‘絕藝’項目最大的啟示,是讓我們發現了人工智能在其他領域應用的規律。”馬化騰認為,AlphaGo的十億盤對弈,超越了過去人類所有交戰的盤數,這種“恐怖”的自學能力,是對人類認知范圍的極大擴展。如果在金融、醫療等圍棋以外的領域,人工智能也能通過後臺,用模擬器去不斷學習,它能找到的規律和經驗會遠遠超出人們的想象。
“只是目前人工智能現在還不能解決所有問題。”馬化騰說,當前的人工智能還處于在較窄領域內,通過參數訓練來實現倣生的階段,要開發一個通用的AI比較困難。對于騰訊在人工智能領域的布局,馬化騰總結了四個要素:場景、大數據、計算能力和人才。
在馬化騰看來,應用于何種場景、是否與用戶高頻度接觸,是技術能否落地的重要一點。“如果沒有場景落地,技術基本上就是空中樓閣。”
馬化騰同時表示,面對社交平臺每天產生的大量數據,騰訊也在發力應用研究,“目前我們的很多裸數據還未被充分利用起來,業界間如何加強數據的互惠互利交換也是一個大方向,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李彥宏:人工智能是堪比工業革命的新技術革命
和馬雲的“so what”、馬化騰的“恐怖”不同,百度掌門人李彥宏在評價人工智能時,用了“喜歡”一詞。他表示,自己讀書時就喜歡人工智能,但被老師告知沒用。“但從當下看,人工智能代表著未來。”
在他眼里,互聯網是只是一道“開胃菜”,人工智能才是真正的“主菜”,是堪比工業革命的新技術革命。
2013年1月,百度對外宣布成立深度學習研究院,這是全球工業界第一個用深度學習命名的研究院。用李彥宏話來說,該研究院的成立是他的一次食言。
他介紹,2013年以前,自己總認為百度是一家商業公司,不應該成立研究院和研究機構。“成果要想轉化,就應該與產品和業務部門緊密結合。”
但看到人工智能這個劃時代機遇後,李彥宏果斷行動了。“深度學習的發展,需要理論、算法的長遠布局和突破。算法、芯片也都需要重新審視,來適應深度學習的需求。”他說。
按照規劃,百度深度學習研究院的目標,是成為AT&T-Bell labs、Xerox PARC那樣的一流的研究機構。由此可見李彥宏對人工智能領域的看重。
作為三巨頭中進入人工智能最早的人,盡管李彥宏對該領域的前景無比看好,但同時也坦言:“人工智能要挑戰人的認知能力,這一天幾乎永遠不可能到來。”
他認為,人工智能可以分為三個階段:弱人工智能、強人工智能和超人工智能。其中強人工智能就是無法實現的目標。“我們既無法掌握人腦的工作原理,也無法用電腦實現人腦模擬。”
“盡管無法超越,但當人工智能逼近人類能力時,就足以對一個個行業進行顛覆了。”李彥宏預測,未來20-50年內,都將是人工智能的快速發展時期。這種時代大潮下,一個公司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做完。為此,百度將著力打造開放性平臺,協助其他機構進行垂直研發,實現共贏。
“我們把平臺開放出來,既可以幫助大家,也可以在平臺上看到行業發展的方向。”在李彥宏看來,未來,將不再是人學習工具的使用,而是機器、工具學習人的意圖。讓人和機的對話、人和物的對話變成一種自然語言的對話,可能是人工智能發展最大的方向。 (人民日報中央廚房·南方南工作室 呂紹剛 王星)
[責任編輯:李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