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9_210*60
關鍵詞:
中國臺灣網  >  經貿  >   商業

網絡直播尚處“戰國時代” “直播+”構建新生態

2017年04月20日 09:07:06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字號:    

  原標題:“直播+”構建網絡媒體新生態

  2016年被譽為中國網絡“直播元年”,網絡直播不僅匯集了數以億計的用戶,同時激蕩起了資本市場的風雲變幻。從內容多樣化到技術新變革,從平臺垂直細分到資本理性回歸,網絡直播產業生態已初步成型。隨著相關法規的跟進,直播平臺內容魚龍混雜的現象逐步扭轉,內容業務擴展至教育、金融、醫療等各方各面。

  網絡直播尚處“戰國時代”

  回顧2016年網絡直播大事件,年初央視新聞關注報道電競直播,標志著越來越多主流媒體聚焦電子競技與網絡直播事業;和頤酒店女網友遭男子強行拖拽事件發布會現場直播,令人們意識到直播並非僅是娛樂方式,更能助力新聞信息的傳播擴散;北京國際汽車展覽會上首次啟用VR技術直播以便用戶直觀體驗配飾、外觀和內飾,預示著網絡直播將通過技術突破開拓未來。

  相關行業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全國在線直播平臺數量已達200余家,虎牙直播、熊貓TV、YY直播、鬥魚直播等穩居“中國直播平臺熱度排行榜(2016年度)”前列。網絡直播觀看用戶規模超過2億,大型直播平臺月活躍用戶超千萬。另據金融服務機構瑞信中國統計,2016年中國直播市場總量超過250億元。

  然而,據直播天下發布的《2016年度中國直播行業熱度分析報告》顯示,當前直播平臺良莠不齊,尚處“戰國時代”。大多數在線直播創業公司處于發展初期,應用程序下載量過千萬的直播平臺僅有28家,即使是以6億數據位列下載量首位的YY直播,在搜索指數和活躍程度上與映客、鬥魚等後起之秀也廝殺火熱。

  行業瘋狂發展的同時,亂象叢生,直播內容低俗化問題一直存在。“發錢假慈善”“遺體火化全程直播”等嘩眾取寵事件屢次觸碰道德底線。對此,國家頻頻發布政策,重拳整頓。

  監管新規促行業沉淀

  2016年4月13日,國家直播平臺聯合發布《北京網絡直播行業自律公約》,承諾採取包括對主播實名認證、審核人員對平臺直播內容24小時實時監管等舉措改善直播環境。

  2016年12月1日,《互聯網直播服務管理規定》正式實施,要求互聯網直播服務提供者和發布者在提供新聞信息服務時,應當依法取得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資質。

  監管新規下,網絡直播行業平穩進入沉淀調整期。各類直播平臺相互融合,直播火熱初期抱著獵奇心態參與的用戶逐漸散去,資本和市場也日趨回歸理性,將更多資源投向穩定的平臺和忠實用戶。

  企鵝智酷發布的《2017中國直播行業趨勢報告》中提到,57.7%的用戶因為“對直播內容不感興趣了”而放棄對一個直播平臺的使用。由此可見,優質內容始終是用戶的核心需求。業內專家認為,專業機構為魚龍混雜的主播提供快速培訓的協助,用戶的真實需求加速末位淘汰,將使整體行業內容質量得到前所未有的提升。

  “直播+資訊”補齊傳統短板

  近期,“直播+”在教育、金融、醫療等多方面廣泛應用,印證了內容方面專業強化的趨勢。在這里,直播不僅僅是內容生產和傳播擴散的簡單場景,而且成為一種延展工具,時效性和參與感尤為突出。

  “直播+教育”以線上授課、互動課件、同步答題等直播形式提升了課程參與度;“直播+金融”則順應了金融市場瞬息萬變的特性,未來大有可為;“直播+醫療”通過探索與虛擬現實等核心技術的結合模式,或能改善醫療資源的分配難題。

  傳統媒體的積極介入,也為媒體融合開辟了新的發展方面。2017年3月5日十二屆人大五次會議開幕,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人民日報直播賬號累計觀看人次達1109萬,3月15日聚焦“金色大廳”總理答中外記者問,累計播放超過778萬次。

  騰訊新聞于春運期間的網絡直播係列報道《回家的禮物》也一反常規,在首都機場T3航站樓、上海虹橋火車站、沈陽火車站等地設立直播間,對旅客進行持續5天的隨機採訪,斬獲800多萬瀏覽量,單日互動量百萬級。

  業內人士分析,當前傳統媒體進軍資訊直播的短板在于技術能力不足、經濟實力相對薄弱以及缺少足夠的互聯網用戶,而這可以通過和有影響力的互聯網媒體合作的方式來解決。媒體通過網絡直播形式推動政務公開,促進民眾溝通,為提升社會互信打下了基礎。可以預見的是,在資訊直播領域,未來將會有更多的合作雙贏行動。

[責任編輯:郭曉康]

特別推薦
點擊排名
聚焦策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