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累計實現產值6079.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2%。但整體布局較散、規模較小、鏈條較短,尚未形成集群和集約效應——
怎樣盡快做大體量?
——集中優勢資源,加快集聚發展,著力形成新的增長點
走進合肥集成電路產業基地,你會驚訝于這里透出的勃勃生機。群聯電子是全球固態硬盤控制IC領域的領軍者,它在合肥投資的全資子公司合肥兆芯電子6月簽約,7月進駐基地,近百名新招募的工程師已進入研發設計狀態。 “我們一期項目開展存儲器主控芯片研發、設計和電子元器件組裝等,預計明年上半年就會有產品問世。 ”研發總監林緯博士告訴記者。
前三季度,全省戰略性新興產業累計實現產值6079.2億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5.2%。省委、省政府作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建設為突破口,加快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重大決策,加快建設第一批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充分發揮基地示范帶動效應。
短短兩年,蕪湖機器人產業集聚發展基地集聚了40多家上下遊企業,正從工業機器人“一枝獨秀”向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全面開花”轉變,機器人產業風生水起。
在安徽埃夫特智能裝備有限公司展廳,焊接、激光切割、打磨拋光……各種機械臂搖擺升降,上百臺工業機器人精準地完成著各項指令,這讓人嘆為觀止的一幕每天都吸引著不少企業前來參觀洽談。 “公司在基地投資建設的年產工業機器人整機1萬臺項目已建成投產,新落成的廠區面積100畝左右,年設計產能翻了10倍。 ”埃夫特總經理許禮進說,去年企業六關節機器人實現銷售800多臺,銷售量位居全國機器人企業首位。
“在整機關鍵技術領域提升核心競爭力,加快伺服電機等核心零部件的國產化進程。”基地相關負責人說,圍繞打造全產業鏈,一個涵蓋培育龍頭、投資融資、技術研發等各方面的產業發展支撐體係在加速構建。
瞄準產業前沿,聚焦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形成新的增長點……首批14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正攥緊拳頭,集中資源,迅速做大體量,加速為全省經濟發展注入新動能。
【記者點評】
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是提升產業競爭力的突破口,是實現新舊增長動力切換的強大動力,更是推進調結構轉方式促升級的必由之路。我省近年來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開始加速,但總體上還處在布局較散、規模較小、鏈條較短的狀態,尚未形成集群和集約效應。省委、省政府果斷作出建設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基地的決策,抓住了產業轉型升級的關鍵。
[責任編輯: 吳曉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