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故事丨黃蕾:十余年履職路 為民步履不停歇
2025年09月25日 來源:《中國人大》雜志2025年第17期
      黃蕾
  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福建武夷煙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10多年來,一幢幢高樓拔地而起,一條條馬路縱橫四方,我有幸見證了偉大祖國的巨大變化。但感觸最深的,是老百姓對國家大政方針越來越理解支持,對生活的滿意度和期待值也越來越高。”連續當選十二屆、十三屆、十四屆全國人大代表,福建武夷煙葉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蕾在接受採訪時忍不住感慨。
  作為“老代表”,談及自己多年的履職心得,黃蕾表示:“‘帶頭宣傳貫徹本級人民代表大會會議精神’是代表法規定的莊嚴義務,也是我作為代表的必修功課。”她認為,把政策精神講給百姓聽,簡單;讓百姓懂,卻不簡單。
  ▲黃蕾代表(右)在企業車間調研。
  回鄉宣傳黨中央政策精神時,每逢有人提問,黃蕾都會不厭其煩地耐心解答。“曾有人問,為什麼不給百姓提高醫保社保,而要給企業降稅減負?”“他們開始很不理解,我就解釋給他們聽:中小企業發展好了,就會新增很多就業崗位,帶動大家收入提高,生活水平也能上去。他們一聽就明白了,政策執行的時候,也能順暢很多。”黃蕾說。
  一問一答間,文件條文變成生動溫情的話語,拉近了廟堂與田地的距離。
  人大代表作為黨和國家聯係人民群眾的橋梁,不僅要把政策措施宣傳好,也要將群眾心聲期盼傳遞好。
  黃蕾的家鄉福建南平,歷史悠久、底蘊深厚,保留著豐富的歷史文化遺存和朱子文化、茶文化、建盞建本文化、宋慈法律文化等特色文化。如何更好地保護歷史文化遺產和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始終是縈繞在黃蕾心頭的大事。
  在履職中,她將目光聚焦到歷史建築、歷史文化街區的保護問題。在走訪調研時,黃蕾發現部分地區已經建立了省市縣級保護名錄,但實際操作中,相關的等級和標準達不到文物保護單位的要求。
  “歷史建築和歷史文化街區內的建築木制材質居多,雖然採取了一些消防安全保護措施,但在立法層面缺少依據和支撐。”她提出建議,國家文物局應推進文物保護法等相關法律的修改工作,加快制定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辦法,各地同步出臺相關條例,為消防安全管理工作提供政策支撐和法規依據。
  黃蕾還看到,涉臺文物的保護現狀並不樂觀,面臨著部分文物失管、文物保護知識欠缺、文物挖掘利用不足的問題。“保護利用好涉臺文物,就是保護兩岸同胞的共同記憶,對增進臺灣同胞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國家認同和情感認同,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黃蕾說。
  今年3月的全國人代會上,黃蕾提出應採取分級方式科學保護涉臺文物,制定涉臺文物保護總體規劃;加強涉臺文物保護的公益性廣告宣傳工作,提升全社會保護涉臺文物的意識;充分挖掘涉臺文物的歷史價值和學術價值,把蘊含在其中的兩岸故事講細、講活、講生動。如今,茶文化和朱子文化已成為兩岸青年交流的重要紐帶,青年臺胞在其中發揮了多維推進的作用。為此,她建議在武夷山設立海峽兩岸青年臺胞交流基地,進一步推動兩岸融合發展。
  “與第一次走進人民大會堂時相比,如今再到大會堂開會討論發言,我的思維角度更加多元,視野也更加開闊了。只有不斷提高履職能力,才能講好故事、提好點子。”提出好建議的背後,離不開黃蕾對自己履職盡責的高標準高要求。
  “‘老代表’仍要堅持初心使命,永遠把‘人大代表為人民’當作新命題,不斷展現新作為。”黃蕾說。
[編輯: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