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院近期將出臺支持海西優惠政策。”昨日在北京參加今年全國“兩會”的閩籍全國政協委員、省社科院臺灣事務研究所所長吳能遠興奮地向記者透露,這些優惠政策將有助于我省更好地抵禦金融危機。吳能遠還就“大三通”後福建該如何繼續發揮優勢、借助區域經濟合作提升海西影響等今年兩會的熱點話題,接受了專訪。
提案 爭取海西更多先行政策
吳能遠坦言, “大三通”實現後,在兩岸經貿合作方面,福建之前在地緣上的固有優勢逐漸弱化,受到珠三角、長三角,甚至廣西等周邊省區挑戰。比如直航後,“天涯變近途”,在客運、貨運方面,上海、天津到臺灣的時間相較于福建已相差不多。
吳能遠認為,福建要利用建設海西這個大優勢,向中央爭取更多的先行先試政策,讓福建成為兩岸交流的銜接、樞紐地區。
吳能遠說,今年他提交的提案,將主要圍繞如何發揮福建對臺戰略獨特作用,進一步密切閩臺經貿合作,爭取民心。
“面對大三通,福建要懂得把握地緣優勢,只要我們能讓臺灣民眾感覺福建比別處更方便、更開放、限制更少,我們就更能吸引臺商投資。”
建言 海西應力爭千億溫州民資
2004年海西戰略啟動以來,中央逐年加大對海西的財政支持力度。對商機嗅覺敏銳的溫州商人攜百億資本,加速南下入閩,投資創業,與此同時,粵商北上,形成南北呼應的商業布局。
對此,吳能遠也讚同海西應力爭把擁有千億資金的溫州民間投資吸納進來,海西經濟區應該輻射浙、贛、粵等。
前瞻 海西是“區域振興”首選
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並原則通過十大產業振興規劃,政府下一步的政策何出?區域振興計劃可能就是答案。經濟學家認為一係列區域振興計劃有可能在適當的時機(比如“兩會”)推出,這也將給股市帶來新的投資機會,目前的跡象顯示,海峽西岸經濟區的開發已經箭在弦上。
“據我們了解,區域振興計劃之前已經上了國務院常務會議,但暫時沒有通過,最近讓發改委繼續完善。”近日,日信證券行業研究員龐劍鋒分析說,“我們從消息人士那里獲悉,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應該基本確定下來。如果國家推區域振興計劃,有可能最早推出海西。”
“今年想呼吁中央盡早構建海峽經濟區。在臺灣、福建、浙江的一部分,江西的一部分,廣東的一部分,構建一個海峽經濟區,這樣既給臺灣經濟注入一個強大空間,同時也是對祖國大陸經濟一個大的推動。——全國政協常委鄭建邦
回顧 2006年“兩會”
支持“海西”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
2006年“兩會”期間,支持“海峽西岸”經濟發展的字樣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和“十一五”規劃綱要中,計劃通過10年-15年的努力,海峽西岸將形成規模產業群、港口群、城市群,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發達區域,成為服務祖國統一大業的前沿平臺。
數字 截至目前,已有54個國家部委、中央企業出臺措施支持海西發展
省經貿委2月發布的《福建省2009年產業發展投資重點》中稱:為打造海西先進制造業基地,今年將爭取完成工業投資超過2100億。
鐵道部與福建省簽訂《關于加快福建鐵路建設有關問題的會議紀要》,將在10年內投資1000億元,加快溫福、福廈、江西向塘—福建莆田、龍岩—廈門、廈門—深圳等快速鐵路建設。
國家電網公司決定在“十一五”期間,安排投資550億元建設、改造福建電網。( 記者 許才芳 黃欣達 洪玉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