觸摸閩南文化脈絡 築牢兩岸精神紐帶---2025年在臺閩籍社團懇親活動走進漳州、泉州
2025年11月04日 來源:
      10月30日至11月1日,以“尋根閩山閩水?共話鄉音鄉情”為主題的2025年在臺閩籍社團懇親活動溫情啟幕。近50名臺胞循著祖地脈絡,走進漳州市、泉州市,在閩南文化的厚重底蘊與豐富內涵中,重拾祖地記憶,續寫兩岸情誼。
  漳州南靖作為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的核心故里,也是臺灣同胞的主要祖籍地,成為此次懇親活動的首站。這里不僅完好保存著和貴樓、懷遠樓兩座標志性土樓,更坐擁福建省內規模最大、分布最集中的千年古榕樹群。

  走進南靖土樓
  臺胞們漫步在雲水謠,感受八閩大地的風光旖旎,還走進懷遠樓,觸摸客家人世代居住的土樓,聆聽村民講述先輩開墾的故事,沉浸式感受古樸醇厚的客家生活氣息。
  “走進土樓,就像回到老家,倍感親切!”臺北市永定縣同鄉會理事長江宇強動情地說,“土樓是孕育我們一代代江家人的環境,我非常開心能到漳州參觀土樓。”
  結束漳州之行後,懇親社團的腳步繼而邁向“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在歷史悠久的蘇廷玉故居內,極具閩南特色的非遺展演,讓臺胞們沉浸式體驗了“家門口的文化瑰寶”。
  舞臺上,泉州提線木偶戲精彩開演。戲師指尖輕攏慢捻,數十根懸絲在手中靈活遊走,木偶隨之舞動,“指上微動,形神已變”的精湛技藝,引得臺胞們連連讚嘆。?

  臺胞現場體驗提線木偶
  隨後響起的南音,更讓在場臺胞直呼“鄉音入耳,熱淚盈眶”。作為有“中國音樂史上活化石”之稱的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南音以閩南語演唱,曲調婉轉悠揚,承載著閩南人世代相傳的情感記憶。據悉,南音早已隨閩南人的足跡遠播臺海,如今臺灣的“南管”社團達70余個,千余名成員中多數祖籍泉州,演唱風格始終保留著故鄉的傳統韻味。?

  觀看南音表演
  “踏進泉州,就像回到了真正的家,心里又暖又踏實。”港澳臺灣同鄉會秘書長陳秀鈴感慨道,“泉州的提線木偶、南音是兩岸共有的文化珍寶,一定要把它們推廣到全世界,讓更多人看見泉州非遺的魅力,也記住我們共同的根。”
  除古城文化探訪外,臺胞一行還專程前往惠安,走進惠安雕藝文創園與惠安青山宮,感受“世界石雕之都”的獨特魅力與兩岸共通的民俗信仰。

  參訪惠安雕藝文創園
  在惠安雕藝文創園,臺胞們近距離接觸惠安石雕這一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感受千年雕藝傳承的溫度。有的石材經歲月打磨,觸感溫潤如玉;有的保留著刀鑿痕跡,帶著原始的粗糲質感,引得不少臺胞放慢腳步,駐足觸摸。

  參訪惠安青山宮
  隨後,臺胞們來到惠安青山宮。這座始建于北宋的宮廟,是閩南地區重要的民間信仰場所,主祀“青山王”張悃,其信仰文化早已隨閩南先民遷居傳播至臺灣,如今臺灣多地均有青山王廟宇,成為兩岸同胞精神聯結的重要紐帶。
[編輯: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