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05-18 11:11
來源:
字號:小 中 大
轉發
打印
福州高新區與臺北內湖科技園區17日簽訂交流合作協議,就聘請高級顧問、建立互動機制、設立聯絡窗口、加強產業合作、促進企業和科技人員交流合作、加強服務貿易合作等問題達成共識,榕臺高新區交流合作機制由此不斷完善。
當天,定位為海峽兩岸科技創新和高新產業對接與合作“先行區”的福州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也迎來了一批重大項目的簽約落地。
在當天舉行的第十三屆海交會福州高新區“海西園項目簽約暨創新園動工儀式”上,14家入駐企業上臺簽約;閩臺合資的福建兆元光電有限公司LED產業基地項目、福建海寰生物生物醫藥股份有限公司生物醫藥項目啟動建設。
據介紹,兆元光電項目由福建省電子信息集團公司與臺灣鼎元光電股份有限公司共同投資建設,主要從事高亮度發光二極管、LED外延片、LED芯片的制造和封裝應用產品的研發、生產。項目佔地253畝,總投資30億元人民幣。其中,第一期總投資約10億元,建設30臺MOCVD機,項目建成後約可實現年產值9億元,預計2015年將形成超過100億元規模的工業產值。
2009年5月,國務院正式發布《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幹意見》。福州決定先行啟動建設海西高新技術產業園,推動電子信息、光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環保和生物技術等高新產業的集聚形成和規模發展,並以此作為兩岸高新產業合作的平臺,進一步密切與臺灣新竹、臺北內湖等科技園區的產業對接與合作。
目前,海西園基礎設施及配套和產業項目建設全面展開,經審批入駐的企業共27家,自建的企業有中科院海西研究院、戴姆勒研發中心及福汽集團項目、福建星網銳捷通訊有限公司等18家,總投資50.22億元。
福州高新區管委會負責人陳輝表示,這些項目的不斷入駐將有力支持兩岸高新區的強效對接。計劃2015年投入使用的中科院海西研究院將成立海峽兩岸科技合作交流中心,為兩岸高新技術產業對接提供“智力”支持;戴姆勒研發中心及福汽集團項目計劃建設戴姆勒研發中心、汽車研究院、集團總部,為閩臺合資東南汽車提供持續發展動力。(記者 張羽)
[責任編輯:郭瑩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