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鄭州10月25日電 (記者 鄭巧)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研究員修春萍25日在河南鄭州表示,民進黨重新執政後,謀求走所謂柔性“臺獨”路線,試圖以不硬性衝撞和不直接挑釁的方式,逐一落實“臺獨”政策。這種方式更具隱蔽性,對兩岸關係的實質危害更大。
修春萍在參加全國臺灣研究會主辦的“兩岸關係:挑戰與應對”學術研討會期間,接受記者採訪時作以上表述。
她指出,民進黨當局通過讓深綠人士出任文教機構負責人、廢止“課綱微調”、取逍遙祭中山陵儀式等措施,處心積慮地“去中國化”。這種做法對兩岸關係正常發展危害極大,傷的是根係主脈,是對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挑戰和傷害,也對臺海安全構成了巨大的現實威脅。
修春萍建議,對所謂柔性、漸進、非衝撞的對抗,加壓、縮限、擠迫、遏制便成重要應對手段,通過對“臺獨”生存空間的擠壓和對分裂行徑的設限,使其分裂政策難以實施或落實。較量過程中,軟實力的比拼是重要的一環。中華文化是大陸應對柔性“臺獨”,施展軟實力的重要基礎,善用軟實力將使對柔性“臺獨”的反制更具感召力和吸引力。
澳門理工學院社會經濟與公共政策研究所教授朱顯龍在研討會上表示,臺灣當局正推行以文化“臺獨”為主調的柔性“臺獨”。他建議,應透過文化融合,化解臺當局的柔性“臺獨”。具體措施包括透過兩岸民間,組織建立文學藝術獎勵與輔助機制、設立體育發展項目、共同編訂教材或參考教材等。
軍事科學院臺海軍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白光煒在提交會議的論文中指出,蔡英文上臺後,吸取了陳水扁時期“激進臺獨”“法理臺獨”失敗的教訓,將“臺獨”手法柔性化,展現所謂“善意”,減少衝撞大陸,降低戰爭風險,以便于將破壞兩岸關係的責任轉嫁給大陸,欺騙島內民眾。
白光煒強調,總的來看,柔性“臺獨”身段軟、姿態低、欺騙性強,看似短期無大礙,實則長期有大害,極易引發兩岸摩擦對抗,甚至衝突動蕩。(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