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全國臺研會2017學術年會于江蘇徐州舉行

  時間: 2017-06-14 14:57     來源: 中評網     
 
 

  全國臺灣研究會2017年學術年會昨日上午在江蘇徐州開幕(中評社 秦正陽攝)

  中評社徐州6月14日電(記者 秦正陽)全國臺灣研究會2017年學術年會昨日上午在江蘇徐州開幕。近60位大陸涉臺領域的專家學者圍繞“轉型中的臺灣政局與兩岸關係”發言並展開討論。子議題包括:習近平對臺工作重要思想探析;反對和遏制“臺獨”的新思路、新途徑與新辦法;涉臺國際因素新變化及我應對;蔡英文內外政策評估;國民黨政治生態新變化與新趨勢等。

  國臺辦原副主任、全國臺研會副會長李亞飛致辭,他對當前兩岸關係發展局勢及前景做出判斷,並對涉臺研究提出建議。

  上海臺灣研究所常務副所長倪永傑在發言中表示融合發展是習近平主席對臺工作思想最新成果。他認為,融合發展思想是對兩岸關係和平發展思想的創新、深化,將對兩岸關係產生重要的思想引領作用,改造既有的兩岸關係結構,在創造兩岸關係物質基礎、社會的同時,更要創造兩岸和平統一的情感紐帶、文化與價值基礎。融合發展就是推進兩岸統一進程的源動力。

  中國社科院臺研所所長助理彭維學表示,從此次國民黨黨主席選舉來看,國民黨內已經發生諸多新的深刻變化。應當看到國民黨的本土化是二十多年來路線演進的必然結果,不必談虎色變。當前吳敦義對國共論壇的表態正面積極,未來仍有國共合作的可行性,大陸方面應順勢而為,推動兩岸關係進一步發展。

  全國臺灣研究會常務理事王升就蔡英文內外政策評估發言。他表示,蔡英文維持現狀的本意是維持“獨立的現狀”,這也是蔡英文的施政主軸,蔡英文實在維持現狀的幌子下進行“柔性臺獨”實驗。但這必然會讓兩岸關係陷入冷對抗,也會影響到臺灣的內外處境,經濟發展、對外關係勢必舉步維艱。“柔性臺獨”實驗在自己的悖論中不可能持續,更不可能成功。

  上海國際研究院副院長嚴安林在發言中表示,特朗普政府在臺海政策主軸應仍是“分而不獨、和而不統”,不會“棄臺”,不會公開放棄“一個中國政策”,也不會嚴格按照“一個中國政策”行事,更不會支持中國統一,不希望兩岸關係緊張或發生軍事衝突,應不會讓臺灣問題成為中美關係發展中主要或核心障礙。他指出,美國臺海政策和美臺關係終究只是中國大陸與美國關係的“副產品”,受到中國大陸與美國關係的深刻制約與影響。中美關係發展正在朝著積極的方向平穩過渡和發展,從而從根本上制約與影響特朗普政府臺海政策。

  海峽兩岸關係研究中心原主任李逸舟在發言中表示,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是實現和平統一的通衢大道,共圓中國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旗幟與載體。而全面貫徹“兩岸同屬一中”則是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的根本保障,盡早構建穩固的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制度框架,將為經濟社會融合發展奠定長久基礎。

  海峽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研究員周志懷在會議總結中表示,與會學者在多方面達成共識。第一,與會學者普遍認可大陸對臺政策是有為、有力且有效的;第二,對島內政治格局、社情民意,以及國際環境所發生微妙變化達成共識,不悲觀;第三,就蔡英文當局政策今後政策調整空間的有限達成共識;第四,同時也充分認識到臺灣問題的長期性、復雜性和艱巨性;第五,對于今後大陸採取一手硬一手軟的對臺措施達成共識。

  他指出,同時與會學者認識到兩岸問題要處理好三大關係:一是現行對臺工作和兩個百年目標偉大中國夢的關係;二是處理好反獨與促統之間的關係;三是處理好對臺施壓和爭取臺灣民心的關係。

  周志懷最後強調,當前中國大陸距離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越來越近,與此同時,兩岸實力差距也越來越大。兩岸最終走向統一的大趨勢是不會改變的,我們應當充滿自信,並保持戰略定力。

  全國臺灣研究會成立于1988年8月16日,是從事臺灣問題和兩岸關係研究的學者、有關人員和團體組成的全國性民間學術社團,旨在為海峽兩岸以及海內外從事臺灣問題和兩岸關係研究的專家學者搭建一座交流平臺,推動多種形式的學術活動,增進有關學者之間的交流、友誼與合作,共同促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與祖國的和平統一。

  全國臺灣研究會自成立以來,組織了多種形式的臺灣問題與兩岸關係研討會,邀請並接待了大批來自海峽兩岸的專家學者,出版了數十種臺灣研究專著,提供了大量研究報告,是祖國大陸最重要的研究臺灣與兩岸關係問題的全國性社團,在海峽兩岸具有一定的影響力。

國臺辦原副主任、全國臺研會副會長李亞飛致辭(中評社 秦正陽攝)

  海峽兩岸關係法學研究會副會長、研究員周志懷做會議總結(中評社 秦正陽攝)

 
編輯: 張潔     
 

 

地址(ADD):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東路1號院5號樓文津國際公寓三層 郵編(PostCode):100084
電話(TEl):86-10-62770319 ,62792151 傳真:86-10-62770420
全國臺灣研究會版權所有 中國臺灣網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