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號:
全國臺灣研究會參與舉辦《中國臺灣問題幹部讀本(2024年版》出版座談會

  時間: 2025-03-19 14:25     來源: 中評社     
 
 

《中國臺灣問題幹部讀本(2024年版)》出版座談會現場(圖片來源:中評社)

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孫亞夫(圖片來源:中評社)
  《中國臺灣問題幹部讀本(2024年版)》新書發布會3月18日在國家圖書館舉行。發布會後,九州文化傳播中心、九州出版社、全國臺灣研究會共同舉辦了《中國臺灣問題幹部讀本(2024年版)》(以下簡稱“讀本”)出版座談會,與會專家學者圍繞讀本的編輯、出版、發行及其重要意義進行討論。他們普遍表示,讀本的出版是對臺工作領域的一項重要成果,具有權威性、戰略性,它不僅為廣大幹部和涉臺專家學者提供了科學的工作指引,也為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貢獻了重要力量。座談會由海峽兩岸關係協會副會長、全國臺灣研究會副會長孫亞夫主持。
  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表示,讀本的出版發行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讀本其實是臺灣問題的“小百科全書”,簡明扼要、通俗易懂,有助于統一思想、統一認識,使對臺工作走向正確方向。讀本反映了大陸對臺工作中幾個非常鮮明的特徵:一是“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大政方針一直沒有動搖,這充分反映出大陸對臺政策的延續性穩定性,說明我們黨和政府對以和平方式解決臺灣問題充滿堅定意志和堅強信心。二是對“臺獨”分裂勢力的鬥爭貫穿了全書,這充分表明“臺獨”分裂勢力對于國家統一、民族復興、人民幸福造成的巨大危害。我們採取了各種措施對“臺獨”分裂勢力進行堅決鬥爭,對“臺獨”絕對不會姑息。如果“臺獨”分裂勢力挑釁逼迫甚至突破紅線,我們絕對會採取斷然措施。三是全書貫穿著“寄希望于臺灣人民”的工作方針和“堅持團結臺灣同胞、爭取臺灣民心”的主題,這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為人民謀幸福的發展理念,始終尊重、關懷、造福臺灣同胞,完善增進臺灣同胞福祉的制度和政策,全心全意為臺灣同胞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汪曙申表示,讀本全面清晰講清楚了臺灣問題的歷史經緯,全面闡述了中央對臺方針政策和兩岸關係發展歷程以及各方面涉臺事務。他表示,中央牢牢把握住了兩岸關係的形勢發展,特別是其中一些規律性特徵,針對臺灣問題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來謀劃和推動工作。通過閱讀讀本,更加感受到中央在解決臺灣問題、推動國家完全統一進程中完全掌握了戰略主動,而且在諸多的章節中也看到了中央在對臺工作中防范化解重大風險與塑造形勢兩方面高度統一、高度協同。現在,我們離統一更加近了,未來我們還應辦好自己的事,為解決臺灣問題創造更加有利的條件。
  中央黨校教授張仕榮表示,從歷史能夠看到未來、看到光明。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祖國完全統一,主動權、主導權都在我們手上。我們要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同時開展反“臺獨”分裂、反外部幹涉的鬥爭,這是十八大以來對臺工作非常清晰和明確的一條主線。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表示,作為在高校從事涉臺研究的學者,讀本是我們從事教學和科研的必讀書目、必教書目、必學書目、必研書目、必引書目,具有權威性、係統性、可讀性。“這本書的出版,可以為對臺幹部理解中央對臺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提供最為權威的解讀,增強解決臺灣問題、實現統一的信心,真正能夠達到統一思想的目的。對我們涉臺學者來說,解讀中央對臺大政方針和決策部署也有據可依,很有底氣。”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研究委員會副主任鄭劍表示,對于從事臺灣研究的學者而言,讀本是不可或缺的工具書,重要性不言而喻。閱讀讀本能夠深刻感受到,中國共產黨歷代領導集體念茲在茲的事情就是實現祖國統一,他們對臺灣問題傾注了大量心血。每一個時代,祖國統一大業推進到一定過程時都需要一些行動指南,也需要對整個統一工作以及對臺事務做一些新的規范,並將其公之于眾。讀本就起到了這樣的作用,它使我們統一認識,達到共識,有共同努力的方向,工作更加有的放矢。鄭劍說,“我自己也感到一種使命感。實現祖國統一是這一代人中國人的歷史任務,能夠融入這個時代,並為了時代向前發展做出自己的貢獻,我覺得非常自豪。”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振廣表示,讀本是一本與時俱進、承前啟後的讀物,是對臺係統領導、學者集體智慧的結晶,是對臺幹部的教科書,也是涉臺專家學者的工具書。臺灣問題是中國的核心利益,中國人都很關心,在這一問題上亟需統一思想,把認識統一到中央的決策部署上來,是解決臺灣問題的重要基礎。
  全國臺灣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黃偉表示,這次讀本的修訂出版,是一個與時俱進貫徹落實習總書記關于對臺工作重要論述的具體實踐,是新時代推進祖國統一進程的一個理論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時代意義。臺灣問題事關我們國家主權和領土完整,事關中華民族根本利益,是中國核心利益中的核心。當前國際形勢復雜嚴峻,臺海局勢面臨新的挑戰,讀本為廣大幹部和理論工作者提供了權威科學的工作指引,這是一部彰顯政治定力的宣言書、是一部凝聚民族共識的動員令。讀本有三個核心要義,一是根與魂,讀本通過詳實的史料和法律條文,再一次昭告世人,臺灣問題的本質是中國的內政,絕不允許任何外來幹涉;二是時與勢,讀本深刻分析了新時代對臺工作的時與勢,專章係統地解釋了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的形成發展、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等重點問題,清晰地回答了新時代新徵程推動實現祖國統一的重大問題,是黨中央治國理政思想在對臺工作中的理論創新;三是責與行,閱讀讀本之後,感到了推動祖國統一的歷史感召,需要我們進一步增強政治判斷力、領悟力、執行力,深化思想認識,增強鬥爭本領,在新時代對臺工作中扛起使命,擔當作為。
  北京聯合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表示,臺灣問題錯綜復雜,涉及到歷史、地理、政治、經濟、軍事、外交等很多層面,讀本的核心價值就在于它是來自最高層的權威表述,能夠讓所有涉臺工作者或者普通民眾掌握第一手的政策指導。他說,今年以來,臺灣問題之所以更加成為國際輿論場的焦點,部分原因就在于美西方勢力不斷操縱“臺獨”議題,甚至企圖通過輿論戰來影響中國社會的認知,制造兩岸分裂的心理隔閡,所以我們更需要權威的聲音來正本清源,而讀本正是能夠澄清事實、指導行動的一個重要著作,它不僅僅提供了政策解讀,更是我們在復雜局勢當中保持清醒的指南。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程朝雲表示,讀本對于新形勢下的對臺工作、涉臺研究、臺灣史研究,都有非常重要的理論和戰略指導。讀本第三章對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做出了非常全面係統的闡述,有利于我們把握最新的政策方向。
  國際關係學院國家安全學院副教授鐘厚濤表示,讀本具有權威性、政治性、戰略性。在權威性方面,鐘厚濤注意到,這本書將“九二共識”的核心要點進行了再次澄清,它包括兩個方面,一是海峽兩岸同屬一個中國,另一個就是共同努力謀求國家統一。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田飛龍表示,讀本權威係統專業且清晰地闡述了臺灣問題的歷史、法理、制度、政策與內外挑戰。既為廣大幹部提供臺灣問題的係統支持與政策指南,又可對島內及國際社會深刻傳遞中國涉臺認知和話語體係。這一讀本整體上高度尊重和體現一個中國的歷史連續性與法理根基,充分闡明兩岸關係的發展歷程、鬥爭態勢和解決思路,是新時代反“獨”促統及塑造祖國統一大勢的幹部工作手冊和公民通識讀本。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郭振家表示,談到臺灣問題,今年有四個紀念日與臺灣問題密切相關,今年是中日甲午戰爭中國戰敗130周年紀念、今年的3月12日是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逝世100周年、今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和臺灣回歸祖國八十周年的紀念、今年是《反分裂國家法》頒布二十周年。2025年,在這四個紀念日的前後,中共中央臺灣工作辦公室、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發布2024年版《中國臺灣問題幹部讀本》,很有必要,意義重大。首先,廣大領導幹部應該了充分解臺灣問題的來龍去脈;其次,廣大領導幹部應該把握當前對臺的基本方針,掌握新時代黨解決臺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最後,廣大領導幹部要樹立中國實現完全統一的必勝信心。“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歷史車輪滾滾向前,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
  北京工商大學海峽發展研究院院長于強表示,這本書不僅是幹部讀本,也可以讓大陸普通民眾認識臺灣問題的歷史經緯以及黨中央對臺的方針政策,從而有利于增強大陸民眾的戰略定力。此外,這本書也值得臺灣同胞好好讀一讀,以更好理解大陸的方針政策和表態。于強建議,今後可以考慮在保持讀本的權威性和指導性基礎上,增加更多的互動性和趣味性元素,如開發配套的在線課程、制作短視頻和圖文資料等,以吸引更多讀者的關注和參與。
全國臺聯副會長楊毅周(圖片來源:中評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臺灣研究所副所長汪曙申(圖片來源:中評社)
中央黨校教授張仕榮(圖片來源:中評社)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鵬(圖片來源:中評社)
廈門大學臺灣研究院講座教授、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學習研究委員會副主任鄭劍(圖片來源:中評社)
全國臺灣研究會常務副秘書長黃偉(圖片來源:中評社)
北京聯合大學臺灣研究院院長李振廣(圖片來源:中評社)
北京聯合大學政治學研究所所長、臺灣研究院教授朱松嶺(圖片來源:中評社)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臺灣史研究室主任、研究員程朝雲(圖片來源:中評社)
北京工商大學海峽發展研究院院長于強(圖片來源:中評社)
國際關係學院國家安全學院副教授鐘厚濤(圖片來源:中評社)
中央民族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田飛龍(圖片來源:中評社)
中國勞動關係學院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副教授郭振家(圖片來源:中評社)
 
編輯: 劉佳辰     
 

 

地址(ADD):北京市海淀區中關村東路1號院5號樓文津國際公寓三層 郵編(PostCode):100084
電話(TEl):86-10-62770319 ,62792151 傳真:86-10-62770420
全國臺灣研究會版權所有 中國臺灣網承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