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雲林:發展兩岸關係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2011-01-23 08:01 來源:

  陳雲林:發展兩岸關係是我們共同的願望

  在辭舊迎新之際,《兩岸關係》雜志編輯部請我寫一篇文章,談談當前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的問題。我想借此機會,在戌寅新春佳節前夕,向臺灣同胞恭賀新禧,並且與臺灣同胞談談心,增進相互了解,共圖兩岸關係的發展。

  1995年以來,兩岸關係經歷了一個不乎凡的歷程,發生了重大而又深刻的變化。祖國大陸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綜合實力不斷增強,外交工作取得一係列進展;我們同廣大臺灣同胞一道,堅持反對制造"臺灣獨立"、"兩個中國"、"-中一臺"的分裂行徑;所有這一切,使得外國反華勢力插手臺灣問題的圖謀得到遏制,使得那些頑固的"臺獨"分子的主張更加不得人心,從而為海峽兩岸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通過談判解決雙方的政治分歧,創造了有利的環境。兩岸經濟、文化關係繼續發展,間接貿易額逐年成長,臺胞對大陸投資持續不斷,兩岸科技、文化、教育、體育等各個領域的交流蓬勃發展,兩岸人員往來的數量大幅遞增,兩岸直接通郵、通航取得局部進展。香港回歸後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繼續保持繁榮穩定,也為兩岸關係發展創造了新的有利條件。同時,"臺獨"勢力仍在繼續活動,一些人甚至氣焰囂張。臺灣當局里的一些人還在堅持制造"兩個中國"的分裂政策,外國反華勢力也沒有放棄阻撓海峽兩岸和平統一進程的活動。而且,臺灣政治正在發生深刻的變化。在這個時候,人們的確很關心世紀之交的兩岸關係將怎麼發展,向何處發展,中國人要將一個什麼樣的兩岸關係帶入21世紀?

  1997年9月,中國共產黨召開了十五大。這是在祖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事業發展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承前啟後、繼往開來的大會,具有非常重大的時代意義。這次大會進一步明確了中共對發展兩岸關係的指導思想,並且提出了世紀之交對臺工作的基本任務。總的來說,就是要堅持"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基本方針,全面貫徹江總書記提出的八項主張,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力爭通過兩岸政治談判來解決雙方的政治分歧,與臺灣同胞攜手奮鬥,大力發展兩岸經濟交流與合作,加速實現兩岸直接通郵、通航、通商,繼續加強人員往來和科技、文化等各個領域的交流,全面發展兩岸關係。這些主張是符合臺灣同胞的現實利益和長遠利益的,我們就是要將這樣一個兩岸關係推向 21世紀。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是任何人也阻擋不了的。分裂是絕對沒有出路的,我們完全有決心、有能力、有辦法最終實現祖國完全統一。而要達成這個目標,兩岸同胞有很多事情要做,其中最重要的有以下數端:

  第一,要逐步推進和平統一進程。實現祖國和平統一,是海峽兩岸同胞的共同願望。中華民族有過自己值得後人驕傲的輝煌,也曾受過帝國主義列強的長期欺壓、淩辱,中華民族要強盛,中國人不能再打中國人。和平統一對中華民族的發展與振興有利,對海峽兩岸的經濟建設與繁榮有利,對統一以後的長治久安有利。和平統一需要一個過程,應當逐步推進。和平統一的前途掌握在海峽兩岸中國人手里。但是,只有堅決反對和制止"臺獨"、"兩個中國"等分裂行徑,堅決反對外國反華勢力插手臺灣問題,逐步推進和平統一的進程才有可能、才有希望。

  第二,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一個中國的原則是兩岸關係穩定與發展的基礎,是和平統一的基礎。否認了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不僅違背了歷史與事實,違背了國際社會的普遍共識,也從根本上損害了兩岸關係發展與和平統一的基礎,兩岸關係就會不穩定,並且直接傷害臺灣同胞的利益。在統一之前,在處理兩岸關係事務中,特別是在兩岸談判中,我們提出要遵循一個中國的原則,是要雙方承諾,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的一部分,國家的主權和領土完整不能分割。我們並沒有提出不切實際的要求。兩岸談判是在一個中國的原.則基礎上的平等談判,不用中央對地方的名義,也更不像臺灣有些人說的大陸方面要求臺灣方面用臺灣省長的名義來訪、來談,不存在什麼"陷階"。

  第三,一如既往地大力發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並且加速實現兩岸直接"三通"。十幾年兩岸關係的實踐證明,我們的這些一貫主張是符合臺灣同胞利益的。長期以來,臺灣同胞為推動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和人員往來,為爭取實現兩岸"三通",作出了很大的貢獻。今後,我們會採取進一步的措施,改善投資環境,做好臺商的輔導和服務等各方面的工作,要依法保護臺灣同胞的一切正當權益。同時我們也希望和相信臺灣同胞會繼續努力,共同將兩岸經濟、科技、文化交流與人員往來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上,爭取早日實現兩岸直接"三通"。

  第四,推進兩岸政洽談判的進程。大家知道,我們一貫主張進行兩岸政治談判。江總書記的八項主張提議第一步先就"在一個中國的原則下正式結束兩岸敵對狀態"進行談判,中共十五大鄭重地重申了這一主張。為了實現這項談判,錢其琛副總理已于1997年9月 29日提出,及時就政治談判的程序性安排進行磋商。當前首先要進行的是政治談判的程序性商談,解決政治談判的議題、代表名義、方式等問題。海峽兩岸關係協會與臺灣的海峽交流基金會進行過一段時間的事務性商談,並且舉行了意義重大的"汪辜會談",對促進兩岸交流產生了重要作用。但是兩會商談遇到的症結性問題已經深深觸及到政治問題,政治問題不涉及,事務性商談也以取得實質性的進展。從全局的意義說,在經歷了十幾年兩岸關係發展的歷程以後,特別是經歷了1995年6到1996年3月這段不平常的歷程以後,兩岸關係繼續展的要害問題已顯露無遺。今後,兩岸關係要繼續穩發展,必須要進行政治談判,這是大勢所趨。在政治談判中,雙方共同關切的問題都可以提出來討論。可以說,兩岸政治談判已經客觀地提到議事日程上了。臺灣局應當進一步明確準備舉行政治談判的態度,首先是民意進行政治談判的程序性商談。實現了這項談判,就可以為兩會的經濟性、事務性商談創造更好的條件。我們都是中國人,是兄弟姐妹。臺灣同胞是發展兩岸關係、推進和平統一進程的偉大力量。生活在祖國大陸的同胞寄希望于你們。我們一定會傾聽你們的心聲,分尊重你們當家作主的願望,充分保護你們的利益,切實解決你們關心的問題。兩岸同胞一定要團結起來,盡最大努力推動兩岸關係發展,為最終實現和平統一而努力奮鬥。我們祖國和平統一、中華民族大團圓的一天,一定會到來。

  (原載1998年1月總第7期《兩岸關係》月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