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互聯網業界知名人物的創業史
http://www.taiwan.cn 發布時間:2013-07-25 11:03 來源:中國企業家
創業是現在的時興話題。有時聊著聊著,突然一個哥們滿臉興奮地衝進來,那一定是投身創業大潮了。
這段時間里,我最重要的一個工作也是和各個創業的老大們聊天,他們中有些已功成名就,有些仍狂奔在創業路上。
聽這些老大們一個個聊起創業中故事和建議,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這些天,翻起這段時間的採訪記錄,重新回頭看看他們走過的路,有些話還是非常實用的。今天簡單整理一下,給興奮中的哥們一些參考。
TOM網CEO王雷雷
在ENET做記者時,就多次採訪王雷雷。這老大不錯,經常口無遮攔一些公司機密,他們的PR們就急的四處滅火。心直口快因此很招記者喜歡。後來到了新浪後,顧慮到一些可能的競爭關係,反而採訪少了。但一見他,仍是很開心不加思索地想說就說。那天,我小心翼翼地提出採訪一下的想法,他很高興的說,來吧,不要管什麼你是新浪的我是TOM的,咱們都是幹活的。想聊什麼都成,摘他那天的一段話:
我覺得,如果為賺錢做一個公司,為盡快地套現做一個公司,是完全不能成功的,可以說成功的機率是零。做互聯網公司首先是要有熱情、有激情、有興趣,做事才能成功。所以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地把你所感興趣的業務快速做大,這點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銅臭氣地想怎樣快速賺錢,怎樣賣掉公司自己贏利。現在作互聯網的年輕人很多目的不純,是想賣掉公司去賺錢,這是一個不好的現象。
我聽一個朋友說,互聯網初創期就決定你的命運,你作一個新的互聯網公司,兩星期之內團隊的組建決定了你這個互聯網公司的性格、文化和未來發展的能力。所以每一個新興互聯網公司的血統,在兩星期之內就能決定,你的團隊的搭建決定了你的血統和未來的機率。
我覺得賺錢的生意離不開合作夥伴的支持,就像中國有句話,“出門靠朋友”,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無線互聯網,都有一個生態價值鏈,都有不同的合作夥伴,不同的雙贏模式,促成產業鏈的發展。所以我覺得,在互聯網領域中,合作夥伴非常重要。特別是,你是互聯網,但是你要依托于傳統的媒體,傳統的模式發展。就像周傑倫一樣,如果周傑倫不紅,他的音樂的短信能賺錢嗎?
空中網董事長兼CEO周雲帆
周雲帆,也不用介紹太多。這個大男孩,和王雷雷、汪延他們私交都不錯,多少發小的意思。我請教了他如何尋找創業合作夥伴的問題。
我和楊寧應該說是有些緣分,在斯坦福報道的第一天,97年9月,我們倆就碰見了。因為那邊一個係的中國學生也不多,我一看他能說點中文,又長得又像中國人,就聊起來,然後就認識了。他在美國呆了十多年,也有車,可以開過來,我剛去什麼也不認識,跟他一起出去買菜,所以是先認識了,有了友誼,然後做一些事情。比如我們給希望工程做“中國希望工程98北美愛心行動”,當時我是執行委員會主席,有40多個大學的學生會參與,包括哈佛、耶魯等大學都參加了,楊寧也在其中做了一些網站的事,因為他是學技術的。我們有同學的友誼、戰鬥的友誼。回來一起創業,是因為他想創業,我想回國,陳一舟想做互聯網,所以就一起創業了,我們有這樣一個基礎。在Chinaren的時候我們渡過了一些美好的時光。在要被並購的時候以及在搜狐的時候,我們又渡過了一段最艱苦的日子,那時候是互聯網最不看好的時候。大家都認為互聯網是燒錢的事兒,大家一起渡過了比較悲慘的時候,然後又到空中網一起創業,這種經歷也是緣分,很多感情和信任是在這種基礎上的。
創業是現在的時興話題。有時聊著聊著,突然一個哥們滿臉興奮地衝進來,那一定是投身創業大潮了。
這段時間里,我最重要的一個工作也是和各個創業的老大們聊天,他們中有些已功成名就,有些仍狂奔在創業路上。
聽這些老大們一個個聊起創業中故事和建議,也是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這些天,翻起這段時間的採訪記錄,重新回頭看看他們走過的路,有些話還是非常實用的。今天簡單整理一下,給興奮中的哥們一些參考。
TOM網CEO王雷雷
在ENET做記者時,就多次採訪王雷雷。這老大不錯,經常口無遮攔一些公司機密,他們的PR們就急的四處滅火。心直口快因此很招記者喜歡。後來到了新浪後,顧慮到一些可能的競爭關係,反而採訪少了。但一見他,仍是很開心不加思索地想說就說。那天,我小心翼翼地提出採訪一下的想法,他很高興的說,來吧,不要管什麼你是新浪的我是TOM的,咱們都是幹活的。想聊什麼都成,摘他那天的一段話:
我覺得,如果為賺錢做一個公司,為盡快地套現做一個公司,是完全不能成功的,可以說成功的機率是零。做互聯網公司首先是要有熱情、有激情、有興趣,做事才能成功。所以我認為,最重要的是踏踏實實地把你所感興趣的業務快速做大,這點是非常重要的,而不是銅臭氣地想怎樣快速賺錢,怎樣賣掉公司自己贏利。現在作互聯網的年輕人很多目的不純,是想賣掉公司去賺錢,這是一個不好的現象。
我聽一個朋友說,互聯網初創期就決定你的命運,你作一個新的互聯網公司,兩星期之內團隊的組建決定了你這個互聯網公司的性格、文化和未來發展的能力。所以每一個新興互聯網公司的血統,在兩星期之內就能決定,你的團隊的搭建決定了你的血統和未來的機率。
我覺得賺錢的生意離不開合作夥伴的支持,就像中國有句話,“出門靠朋友”,無論是互聯網還是無線互聯網,都有一個生態價值鏈,都有不同的合作夥伴,不同的雙贏模式,促成產業鏈的發展。所以我覺得,在互聯網領域中,合作夥伴非常重要。特別是,你是互聯網,但是你要依托于傳統的媒體,傳統的模式發展。就像周傑倫一樣,如果周傑倫不紅,他的音樂的短信能賺錢嗎?
空中網董事長兼CEO周雲帆
周雲帆,也不用介紹太多。這個大男孩,和王雷雷、汪延他們私交都不錯,多少發小的意思。我請教了他如何尋找創業合作夥伴的問題。
我和楊寧應該說是有些緣分,在斯坦福報道的第一天,97年9月,我們倆就碰見了。因為那邊一個係的中國學生也不多,我一看他能說點中文,又長得又像中國人,就聊起來,然後就認識了。他在美國呆了十多年,也有車,可以開過來,我剛去什麼也不認識,跟他一起出去買菜,所以是先認識了,有了友誼,然後做一些事情。比如我們給希望工程做“中國希望工程98北美愛心行動”,當時我是執行委員會主席,有40多個大學的學生會參與,包括哈佛、耶魯等大學都參加了,楊寧也在其中做了一些網站的事,因為他是學技術的。我們有同學的友誼、戰鬥的友誼。回來一起創業,是因為他想創業,我想回國,陳一舟想做互聯網,所以就一起創業了,我們有這樣一個基礎。在Chinaren的時候我們渡過了一些美好的時光。在要被並購的時候以及在搜狐的時候,我們又渡過了一段最艱苦的日子,那時候是互聯網最不看好的時候。大家都認為互聯網是燒錢的事兒,大家一起渡過了比較悲慘的時候,然後又到空中網一起創業,這種經歷也是緣分,很多感情和信任是在這種基礎上的。
中華網前CEO陳啟宇
我和他聊天的時候,是關于他離職傳言最盛的時候。不過,當他離職的那天,我終于沒有打他的手機。這麼看來,我發現真不是一個好記者。
我覺得沒有少走彎路這件事,有很多朋友,包括我自己也創過業,有一些彎路是必須要走的,如果不走,就不知道原來是這樣,是學習中的一部分。我覺得最重要的還是要明白,創業的目的是什麼?做生意的目的是什麼?最終是為贏利。在熱潮當中人們經常會說一些沒有贏利基礎的概念,大家要小心了,最終要想到這是一門生意,你的投入最終是要產出的。屬于有這個把握就做,不然的話,肯定是在做一個空的夢想,最終還是會找不到這個夢的。
馬曉霖和許飛
分別是CHINABBS的總裁,和搜職網的運營總監。是一個朋友介紹的。後來CHINABBS和馬曉霖我寫進了新浪的白銀時代。他們都是第一次創業。他們只談擔心:
馬曉霖:我說點感性認識,因為我畢竟進入公司時間不長,坦率地說,對互聯網不是特別熟悉。我想,可能公司發展到一定時候,需要突破技術上的一些瓶頸、人才上的瓶頸,因為現在明顯感覺到事業發展得非常快,但是對人才的需求,特別是核心骨幹人才的需求非常大。還有是能不能找到一個很好的持久發展的模式,而且根據市場的變化進行調整,這是我比較擔心的。
許飛:在發展的過程中,我擔心的問題其實主要還是我們的競爭對手,我倒不是擔心它會比我們快,而是擔心它們比我們慢。在市場上,包括我和我的競爭對手,其實也是我的一個朋友,我們會經常研究競爭對手的產品,希望在市場上和他們一起成長,因為這樣大家可以互相激勵,互相鼓舞。因為幫助自己成長的就是自己的對手。
陳輝民
陳輝民,前西祠胡同創始人之一。如今一批西祠胡同創始人與馬曉霖在CHINABBS那里,陳輝民則關注廣泛,旗下公司眾多,甚至房地產、化學公司都有。重返IT後做了幾家公司,一家他還保密不願意不願意我多說。另一家,就是專門做租房信息的分類搜索引擎爬狗網。聽他聊了聊前後創業的不同:
我作西祠胡同的時候,從網站本身沒有賺到一分錢,我們當時是用軟件來養西祠胡同,當時我們認為這種方式是理所應當的,因為當時互聯網的氣氛都是這樣。但我覺得,如果一個網站不能贏利,那就沒有注冊的必要,如果一個網民都不付費,那他也可以找到一個替代品。如果一個網站不贏利,那就沒有任何價值。我講的是商業網站,如果說博客或個人網站,那根本不在我的考慮范圍之內。
現在創業更當時,因為互聯網的投資商更趨于理性、更趨于成熟,他不要求你必須達到什麼時候贏利、什麼時候上市,如果不能馬上上市,那麼能不能養活自己?現在的氣氛比2000年好得多,那時候的人一門心思在上市,現在的人的想法更趨于成熟。因此說,目前對于創業者來說是一個非常好的時機。
戴福瑞與莊辰超
他們都是前鯊威體壇的創始人之一,現在聯手創辦“去哪兒”旅遊搜索引擎。和他們聊了兩次,時間很長,寫了一篇長長的文章進白銀時代係列。這篇文章我非常滿意,找了很漂亮的角度。他們的創業角度也是切身體會:
創辦一家公司,要符合三個條件:一是必須是個來錢的行業,二是必須要做到老大,三是目前已有的公司或新的競爭對手不易進入。第一家公司鯊威體壇曾經大名鼎鼎,但就是因為競爭對手新浪體育太強大,最後在對抗中落敗,不得不出售給了TOM網。
和訊網前CEO謝文
謝文,互聯網老兵,是我最喜歡採訪的對象之一,也很尊敬他。創業經驗與他的從業經驗一樣豐富,敢于說直話。不過,圈子對類似性格的人,好象都是喜歡的和不喜歡的各佔一般,涇渭分明的很。聽他聊聊與投資人的關係:
一個是大家得有一個約定,或者叫做一個大家共同遵守的遊戲規則,我記得上次阿里巴巴那個事的時候我在你這談的,你看現在不說哪個多成功,因為股價隨時在變。但是那得出手的,拿得上臺面,有核心競爭力,比較穩定的前景互聯網公司,無一例外都是接受市場經濟最前端的遊戲規則,這個遊戲規則無論投資方、大股東、小股東、經營層乃至員工,心里滿意也罷,不滿意也罷,大家都接受、遵循,遊戲規則後面誠信原則,包括由于你違反誠信所潛在的法律風險這一套我覺得是現在成功互聯網一個基本基石。有沒有動手早,有,我記得當年我們剛回國的時候還沒有新浪,那時候有叫中網,有人民日報網,我當時做的中公網也是算很早的,為什麼沒有成功?最根本上還是這點上。現在很多成功人物的傳奇一般都要講個人如何決斷、多棒。其實這個是第二位的,你再棒的判斷,放在一個錯誤的或者叫不成熟的遊戲規則下,你是輸的。所以這個是最重要的,在這個基礎上,其它一些常規的管理因素、溝通因素,獎勵制度,培訓,讓員工感到有前途,有事業發展的方向,這些都是應該的。
大家角色不同,一定有所謂共同利益一面,也有各自利益一面,一樣,這也屬于遊戲規則,應該在遊戲開始之前,有明確的,不可更改的,有保障的規矩。這也是我們說互聯網公司成功的重大的因素之一。發給你期權的時候說好了,幾年分幾年兌現,那個時候是按照股市上的價格,誰也操縱不了。當你簽了約的時候已經定了,你的預期、回報你應該做什麼,基本上被框住了,你可以離開,可以放棄,但你這個時候說我不好好幹,我還想多要不可以,遊戲規則已經定死了。所以這些東西形式很容易學,把它變成一個公司運營的最基本的,最基礎的規則,應該說是個非常辛苦的長期的過程。上市公司其實現在也未必有人不想買這個,買那個,但是因為它受納斯達克那個規則影響,規定死了。那時候是法律在做,所以不會在這上面大家動什麼太多腦筋,所以這個公司你會發現,比較戰鬥力,角色認同比較清楚,沒有那麼多活思想,活思想大了,離開就是了,不但是你不可以去改規則,特別是現在有很多新創業公司,在這方面大家還在感受不深,摸索、學習甚至猶豫的階段,這個是很傷人的,很容易把一個本來不錯的局給搞壞的。
補充:
2006年2月6日17:37分文章發出後,我的一位朋友,盛大數位紅老大,也是位成功的創業者,吳剛,玩笑地總結了他的寶貴經驗,看完後,輕松無比,呵呵,就像數位紅,本來就是娛樂本質,輕松是關鍵。
他這麼說:你要有七分癡力,三分運氣,加上守株待兔的耐性,呵~~~~還有天上掉餡餅能砸到的大腦袋,就成了。
呵呵,可惜啊,怎麼比,我的腦袋都不如上面這幾位老大的大。怎麼能大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