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5日,廣東金明精機公司董事長馬鎮鑫向參觀者介紹其自主設計的“模頭”。新京報記者 沈瑋青 攝
“越南、緬甸那邊的工人聽說一個月就幾美元,很多單子都去那邊了。”位于汕頭市澄海區蓮下鎮的偉藝制衣廠經理陳文敏用濃重的潮汕口音苦笑著說,今年訂單比去年同期降了至少三成。
數據顯示,今年1-7月,粵東地區進出口貿易總值同比增長5.7%,低于全國增長7.1%的水平。
粵東通常指的是廣東省東部地區,包含汕頭市、汕尾市、潮州市和揭陽市。
這里潮汕人、客家人聚居,成為“粵商”的重要組成部分。該地區聚集了大量的中小企業,多是家族經營。
改革開放以來,借助著汕頭成為經濟特區的契機,粵東中小企業經歷了一輪高速發展,隨後卻又因一些急功近利的做法,漸漸地走在了時代的後面。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粵東中小企業重新立足實業。但接連而至的金融危機和歐債危機,讓他們再一次站在了十字路口。
服裝加工業進退兩難
以貼牌生產為主的服裝加工行業,面對部分制造業向東南亞的遷移趨勢以及歐美市場的低迷,進退兩難。
“我們已經好久都沒加過班了”,位于汕頭市澄海區蓮下鎮的偉藝制衣廠經理陳文敏說。
陳文敏今年69歲,黝黑瘦弱,臉上的皺紋深而密。該享福的年紀,他卻還是每天和工人們一起在生產一線。
這是他20多年的心血。
偉藝制衣廠是一家港資企業,主要貼牌生產服裝出口歐洲、東南亞等地,是一家典型的來料加工貿易企業。
該廠行政助理劉文生介紹,一直以來,憑借高質量、交貨快和低成本等優勢,該廠訂單源源不斷。
會議室的牆上挂著兩張證書,是知名品牌Esprit將該廠連續兩年列為“首選供應商”的委任書。
劉文生指著證書,一臉驕傲。和陳文敏一樣,他從建廠開始就一直在這里工作。廠里的300多名工人中,近一半是工作了十幾年以上的老員工。
從去年年底開始,情況急轉直下。“大單變小單,今年一些時候幹脆就沒有單。我們現在已經開始提前生產10月的訂單了。有些訂單幾乎沒有利潤空間,為的就是能保住工人們的飯碗”,劉文生說。
“去年以來人工漲了10%,一個月2000元包食宿都請不到人;越南、緬甸那邊的工人聽說一個月就幾美元,他們的服裝出口還有退稅優惠,這樣一來很多單子都去那邊了”,陳文敏說。再加上歐洲市場低迷,偉藝制衣廠今年的訂單量比去年同期下降了至少30%。
粵東地區的服裝加工行業大都以貼牌生產為主。
據陳文敏所知,周邊有幾家家庭作坊式的服裝加工企業已經倒閉。
他們也想過要轉型升級,但只停留在“想”的階段。“建立自主品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銷售團隊、設計師、還要考察市場,我們沒有能力請到這樣的人才。”劉文生說,“我們已經被原有的生產模式局限住了,進退兩難”。
他們試過很多辦法。香港總公司的老板在不斷接洽新的品牌,工廠也盡量接一些數量少但技術要求高的訂單;同時,政府也提供了一些幫扶政策,比如減免產品來源證收費,但在強大的外部因素面前,這些努力收效甚微。
“要改也不行,不改也不行,只能等。”陳文敏說,“我想不出來(該怎麼辦),今後怎麼樣也不敢想。”他的眼睛泛紅。
品牌廠商需精打細算
一些已經提前完成產業轉型升級的企業,在危機的壓力下,開始精打細算。
同樣是在蓮下鎮,廣東省宜華木業股份有限公司的境遇和偉藝制衣廠截然不同。這家于1987年靠800元起家的小木工作坊,如今已是上市公司,2011年實現產值27億元人民幣。
宜華木業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年僅26歲的劉壯青告訴記者,該公司生產的中高檔家具90%出口美、歐、澳等地,其中美國的份額佔到九成。
2010年,在美國留學多年的劉壯青回到家鄉,從父親手里接過企業。
劉壯青十分敬佩父親。“我父親是一個很有遠見的人。從1996年開始,我們就創立了自主品牌。相比那些貼牌生產的家具企業現在的被動局面,我們的品牌在國外市場早已站住了腳”。
作為一個“兩頭在外的”制造業企業,宜華也不可避免原材料和人工成本上漲帶來的經營壓力。其進口的高檔木材一年來價格上漲了10%-15%;人工成本上漲約10%。對此,公司研發中心的科研人員和廠里的老師傅們想了很多辦法來提高原材料的使用效率。
在宜華的工廠記者看到,工人們會將用剩的整塊木料以榫卯結構拼接起來重復利用,這樣既節約了木材,又使家具更牢固、不易變形。他們還會將家具的支架、輔料等部分在不影響質量的前提下使用國產速生林木代替進口木材。
位于潮州的廣東四通集團有限公司也是傳統產業轉型升級的成功案例。
潮州是全國陶瓷最大產區,目前有陶瓷生產廠家1萬多家。2003年,當潮州大大小小的陶瓷企業把生產中的廢瓷大量堆放在工廠外,成為令人頭痛的工業垃圾時,四通在政府的支持下開始探索怎麼能回收利用這些“下腳料”。
陶瓷行業廢瓷率約10%,由于不可降解,廢瓷對環境造成很大污染。
四通副總經理蔡鎮通介紹說,公司和專業科研院所合作,重點解決廢瓷回收利用過程中黏性不夠的問題,最終成功實現這一技術,並將其免費推廣給其他陶瓷企業。“目前我們的原料里30%-35%都是回收的廢瓷,外觀上和普通陶瓷制品完全沒有分別,成本則減少了10%。”蔡鎮通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