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濟南10月28日電(記者 張志龍)當前正值秋季蔬菜上市時節,山東大白菜、白蘿卜、萵苣、芹菜等價格甚至跌破了菜農的成本價。專家建議政府部門應做好信息保障工作,建立健全蔬菜等農產品生產和流通體係,建立解決蔬菜“賣難”和“買貴”的長效機制,維護農戶和消費者的雙重利益。
山東蔬菜遭遇“賣難”
“德州20萬噸芹菜無銷路”,“濟南平陰萬畝青蘿卜滯銷,4分一斤沒人要”,“萵苣價格進入谷底”……近日,有關山東蔬菜豐收難銷的報道不時見諸報端。10月以來,山東菜價達到了全年最低點。
唐王鎮是濟南市周邊較大的蔬菜生產基地,並設有產地蔬菜批發市場。27日,記者在該市場看到,前來賣菜的車輛絡繹不絕,而收購蔬菜的車輛相對稀少。該市場大白菜批發價格5分到6分錢一斤,萵苣1毛到兩毛一斤,蘿卜五六分一斤。“很多菜賣了還不夠本錢,部分大白菜就扔地里算了。”前來市場賣大白菜的該鎮南殿村菜農亓同洋說。
唐王鎮樊家村村民樊長東家里種了5畝地,包括1畝蕓豆,1畝萵苣,3畝大白菜,他給記者算了一筆賬。
“肥料300元,澆水用電100元,總共400元。產量8000斤,估計能賣五六百元。一畝大白菜也就賺一二百元,基本白忙活。”樊長東說。
山東農業信息網數據顯示,山東蔬菜價格除在中秋國慶“兩節”期間略有回升外,8月下旬以來持續下跌。與8月下旬相比,當前蔬菜價格已下跌35.29%。下跌幅度較大的品種有:大白菜、香菜、白蘿卜、芹菜、西紅柿等。
針對山東蔬菜“價低賣難”現象,26日,商務部在濟南舉行山東蔬菜產銷對接會,山東省內蔬菜種植大戶、大型蔬菜合作社和來自全國各地的大型連鎖超市、批發市場參加,對接品種從芹菜、蘿卜等“賣難”品種擴大到山藥、茄子等十余個品種,一定程度上緩解了山東部分蔬菜“賣難”現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