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工程在助力脫貧攻堅、促進教育發展、服務青少年成長、引領社會風尚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2019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希望工程實施30周年之際的重要寄語,指明了希望工程的定位作用,也為推進希望工程事業發展明確了航向。
5年多來,共青團緊緊圍繞總書記指明的重點領域、重要方面,堅持“掘井及泉”,深化改革創新,積極發揮應有作用,努力讓這項以“希望”命名的青少年公益事業煥發新的活力、發揮新的作用。
在助力脫貧攻堅、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中勇擔當、作貢獻
希望工程通過持續援建希望小學、希望廚房、希望醫院,幫助改善貧困地區青少年學習和生活條件,並且做好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各項工作。在楊家嶺福州希望小學,科技小屋等多功能教室建起來了,足球場、籃球場換上了新裝,網絡教學設備讓孩子們與遠在福州的同學“同上一節課”。在全國最北端的希望小學——黑龍江省漠河市北極鎮北紅村希望小學,參與“鄉伴童行”項目的志願者同孩子們一起唱兒歌、畫長卷、玩遊戲,為他們送去關愛與陪伴,讓希望之花在邊疆盛放。5年多來,希望工程籌集款物價值74.59億元,資助青少年超過140萬名,動員數十萬青年志願者積極參與,為打贏脫貧攻堅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出實實在在的貢獻。
在促進教育發展中辦實事、育新人
希望工程通過實施鑄魂育人計劃,創新希望工程公開課、希望學子一封信、紅色研學營等載體,努力實現思想引領與助學幫扶雙提升。自2021年以來,浙江工業大學每屆都有一個“青穗班”,班上30名同學都是希望工程勵志獎學金獲得者。他們積極參與勤工儉學和志願服務,首屆“青穗班”第一學年就有18名同學提交入黨申請書,22名同學參與杭州亞運會賽會志願服務,畢業時有7名同學獲得保研資格。在希望工程資助下,廣西大學78名同學組成“衛國巡邊 西大學子邊疆行”實踐團,跟隨解放軍戰士、南方電網巡線職工,在長達696公里的祖國邊境線上跋山涉水、巡邊檢修,在界碑前朗誦青春愛國誓詞,上了一堂特殊的衛國戍邊實踐課。5年多來,希望工程結合共青團、少先隊組織教育,通過西部計劃、“三下鄉”社會實踐等工作,基本實現對受助對象思想教育全覆蓋,持續推動捐資助學公益成果向立德樹人育人成果轉化;同時,積極為鄉村教師隊伍賦能,推動優質教育資源扎根基層,努力讓農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
在服務青少年成長中解難題、播希望
為了幫助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希望工程創新推出健康守護、素質提升等計劃,著力提升用公益方式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專業性、精準性、實效性。在雲南省保山市龍陵縣營坡村的“希望港灣”,希望工程志願者面向村里的留守兒童,開展親情陪伴、學業輔導、心理疏導、自護教育等公益服務,為孩子們創造了一個安全溫馨的生活、學習空間。體育鍛煉不僅能幫助青少年增強體質,也有利于健全人格、鍛煉意志。希望工程積極整合社會資源、開展係列體育活動。2024年“哥德堡杯”世界青少年足球錦標賽上,中國希望工程代表隊女足隊伍——來自江西省贛州市的定南一小女足隊獲得季軍,充分展現了中國青少年頑強拼搏、團結協作的精神風貌。5年多來,希望工程積極探索新理念新機制,推出快樂體育、美術大講堂、希望菜園等一係列豐富多彩的項目,形成了以體育人、以美化人、以勞塑人的新名片,促進了青少年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在引領社會風尚中搭平臺、聚人心
希望工程不斷創新社會動員機制,建設運營“親青公益”互聯網公開募捐服務平臺,開通“及時雨”緊急求助熱線,加速構建“立足全團、面向社會、服務青少年”的公益生態圈。2025年1月,西藏日喀則市定日縣發生地震,希望工程第一時間響應,發起“抗震救災 希望同行”特別行動,短短兩周時間,通過互聯網眾籌方式動員近31萬名愛心人士捐款捐物,發揚了“一方有難、八方支援”的優良傳統。在2024年“挑戰杯”首都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上,希望工程首次設立“青燃希望”公益服務專項賽,數千名大學生推出一個個“小而美”的公益參賽項目,為創新公益服務理念和范式提供了鮮活的創意思路。5年多來,希望工程通過互聯網平臺,吸引企業之外的社會公眾2000多萬人次參與公益捐贈,實現公眾小額籌款額度年均超過1億元,形成全社會持續關注和支持希望工程的良好氛圍。
更多內容,詳見共青團中央書記處第一書記阿東文章《持續實施好這項播種新希望的工程》
[責任編輯:黃曉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