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抓住有利契機 助推融合發展——第十六屆津臺會期間天津各區多措並舉促交流合作

2025-11-11 14:27: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中國臺灣網11月11日訊 2025年10月28日至31日,第十六屆津臺投資合作洽談會在天津舉辦。本屆津臺會期間,天津各區把握津臺會有利契機,利用自身優勢資源,開展對臺招商推介、文化交流等活動,推動津臺經貿、文化等各領域務實合作,助推津臺經濟社會融合發展。
  濱海新區——開展招商推介和基層交流,發揮經濟大區牽引作用
  10月30日,濱海新區舉辦“濱聚兩岸 共享未來”招商推介會,來自上海、河北、天津等地的臺資企業代表60余人參加,涉及生物醫藥、食品、貨運物流、教育等多個行業領域。來訪臺胞實地走訪康師傅、南僑食品等臺資企業,深入了解臺資企業在濱海新區發展的成功實踐,切身感受新區完善的產業生態和高效的政務服務。
  推介會現場,天津經開區招商部門負責人推介了濱海新區投資環境,重點介紹了經開區的經濟發展、產業布局、營商環境和政務服務等,引發在場臺胞的廣泛關注。超100家臺資企業在經開區投資設廠,涉及新一代信息技術、食品、化工新材料、汽車及高端裝備等重點領域,已成為經開區發展歷程中的重要見證者和參與者,為推動經濟發展和產業升級做出了積極貢獻。此次活動積極有效搭建平臺,進一步鞏固津臺兩地經貿合作,以更開放的姿態、更優質的服務,吸引更多臺資企業在濱海新區落地生根,實現在更廣領域、更深層次的共贏發展。
社區交流活動現場。(中國臺灣網發)
  濱海新區以“兩岸同心話團圓 攜手共繪新篇章”為主題,組織開展社區交流活動,組織臺灣同胞與濱海新區塘沽街道華雲園社區居民齊聚一堂,通過互動交流、體驗等形式,共敘兩岸親情,共話融合發展。期間,參訪社區黨群服務中心和新時代文明實踐站,聽取社區在“網格化+數字化”管理等方面的創新實踐和基層治理模式介紹,從民生服務到智慧管理,共話基層善治新圖景。
  南開區——組織推介交流與文化體驗,展現天津創新發展和厚重歷史
推介會現場。(中國臺灣網發)
  南開區組織接待臺灣團組近70位臺灣企業家深入南開區開展參訪考察。在“走進南開”推介會上,區投促局作區情推介,向來訪臺灣嘉賓詳細介紹了南開區的歷史文化底蘊、創新創業要素、產業發展方向和優惠扶持政策等。參觀天開園,深入了解南開區新質生產力發展成果和優質的創新創業生態。
  南開區文化底蘊深厚,在天津天後宮,組織臺灣同胞參觀兩岸交流成果展,詳細介紹津臺兩地以媽祖文化為媒,開啟交流35年來取得的一係列成就,體驗兩岸同根同源的媽祖信俗。在泥人張美術館、聯升齋刺繡博物館、達仁堂國藥展覽館等,大家親身感受獨具特色的天津非遺文化,領略天津傳統民俗文化的傳承發展與獨特魅力。
  河東區——借助非遺體驗展示天津文化底蘊,促進津臺文化交流
  10月30日下午,河東區舉辦津臺非遺體驗交流活動。來自津臺兩地的非遺傳承人、文化學者、行業代表、參加津臺會的百余位嘉賓共同參與。
非遺交流活動合影。(中國臺灣網發)
  在手工冷法皂體驗區,臺灣知名制皂師“牛媽”廖湘翎與天津非遺項目“傳統手工冷法皂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時晶同臺獻藝,小小的皂塊成為連接兩岸匠心、激發創新火花的絕佳媒介。在天津市古籍保護中心古籍修復體驗區,修復師為兩岸嘉賓係統講解了古籍修復的歷史價值、核心技藝與保護理念,讓大家直觀感受這項“化腐朽為神奇”的技藝精髓。在非遺項目展示區內,老津衛茉莉花茶、祥禾餑餑傳統糕點、津派周氏風箏、津門大直沽酒傳統釀造技藝等多項獨具天津特色的非遺項目吸引兩岸同胞駐足流連。
  文化體驗、實地觀摩與互動交流使嘉賓們全方位感受了天津深厚的歷史文化底蘊、鮮活的城市脈動與現代化建設成就,進一步深化了津臺同胞情誼,推動了兩岸交流合作,共同弘揚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
  紅橋區——推介產業發展規劃和特色美食文化,展現合作潛力和發展新貌
  紅橋區接待臺灣團組50余名臺胞來區參觀考察。在招商引資專題推介環節,為來訪臺胞詳細介紹紅橋區厚重歷史、重點項目、產業資源、未來規劃等情況,特別是發揮天津西站綜合交通樞紐優勢、中心城區配套成熟優勢、棚改釋放土地空間優勢,加快站產城融合發展的工作成效。隨後,實地參觀位于京津雄“半小時通勤圈”核心的天津金茂府項目,體驗運河文化與現代建築的碰撞對話以及“軌道交通+科技住宅+文化傳承”的三維創新,領略循環地源熱泵、毛細管網輻射等十二大綠金科技係統帶來的優質人居生活環境。
臺胞在紅橋區參訪。(中國臺灣網發)
  在津派文化參訪環節,大家來到“網紅打卡地”西北角民族美食特色街區,遊覽紅石榴展館、紅石榴廣場,品嘗特色風味小吃,感受天津特有的松弛感,在濃濃煙火氣中感受津派文化的兼容並序。
  考察團成員表示,紅橋區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文旅資源和良好的營商環境,希望以此次考察為契機,進一步深化交流交往,探尋合作機遇,推動實現互利共贏。
  北辰區——推介產業優勢和布局,探路未來、共譜新篇
臺胞在北辰區參訪。(中國臺灣網發)
  10月28日,北辰區邀請臺灣團組一行20余名企業家到北辰參訪交流。在北辰(天津)低空經濟先導示范區,大家感慨北辰在低空經濟領域的發展,深入了解時空網格碼、立體交通、VR實景互動等場景項目,沉浸式體驗了“未來一日”的低空生活圖景;在北辰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家在觀看宣傳片和聽取了北辰投資促進局關于北辰“2+3”現代化產業體係戰略布局介紹後,與北辰區副區長楊佔雷、駐區臺企代表及北辰商會代表展開了熱烈的交流座談,深入了解北辰的區位優勢與產業優勢,主動與各自經營的產業領域關聯,就融入北辰產業發展進行了有益探討。楊佔雷副區長代表北辰區表達了與臺灣工商界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誠摯願望,歡迎臺灣工商界代表來辰交流參訪,共敘兩岸情誼,共話津臺融合發展新篇。
  西青區——精心策劃招商推介,精致做好文化體驗
  精心策劃,凸顯特色,打造招商推介“金名片”。為讓與會臺商全方位、零距離感受西青的發展脈搏與投資潛力,西青區圍繞全區產業發展規劃和戰略布局,精心篩選並準備了文旅、科技、養老、農業等多條考察路線,選定天開西青園和南站科技商務區兩大核心引擎。其中,天開西青園先導區、天津美科信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為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的重要載體,南站科技商務區、鵬瑞利健康商旅城則以其獨特的區位和交通優勢,作為京津冀協同發展中的投資熱土,對于高端服務業和總部經濟項目極具吸引力。此外,西青區制定了詳盡完備的招商推介方案,不僅涵蓋了點位參觀,更融入了政策解讀、產業對接等多元化環節,旨在通過“觀摩+講解+互動”的模式,讓臺商不僅“看到”,更能“看懂”、“看透”西青的發展機遇。
  精細服務,文化為媒,架設情感融合“連心橋”。西青區依托豐厚的文化家底,接待了380余位臺胞來到西青參訪交流。臺胞們先後參觀了石家大院、西青民俗館、霍元甲紀念館等標志性文化場館。在石家大院,精美的清代民居建築和深厚的漕運文化讓臺胞們嘆為觀止;在民俗館,豐富多彩的民間藝術和非遺項目引發了大家的強烈共鳴;在霍元甲紀念館,一代武術宗師的愛國精神跨越海峽,深深震撼了每一位參觀者的心靈。通過這一係列沉浸式的文化體驗活動,臺胞們親身感受了中華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與獨特魅力,切實體驗了西青古鎮濃鬱的歷史文化氣息。
  武清區——推介特色產業和文旅資源,吸引投資合作
招商宣介會現場。(中國臺灣網發)
  10月30日下午,武清區組織開展考察交流活動,臺灣團組近百位臺灣青年企業家參加。在武清區招商宣介會上,區政協張慶岩副主席介紹了武清區的區位優勢、發展定位和產業特色,表達了與臺灣各界深化合作、共謀發展的誠摯願望。區投資促進局向嘉賓們作了專題推介,詳細解讀了武清區的產業布局、投資優勢、重點發展領域以及一係列惠企助企政策,內容豐富、重點突出,引發了在場臺灣企業界和工商界人士的濃厚興趣。
  宣介會後,參訪團先後赴澳康達(天津)名車廣場、佛羅倫薩小鎮實地考察,近距離體驗高端汽車貿易產業的規模化發展與高品質服務,領略武清商業文旅融合發展的獨特魅力,充分感受到武清區多元發展的豐碩成果。期間,還觀看了“青牽兩岸·藝韻青春秀”文化展演和“青牽兩岸·鄉味非遺集”特色農文商旅產品展出,有效宣傳推介了武清的地域特色與文化名片,以文化為橋、以美食為媒,進一步深化了兩岸青年間的了解與情誼,促進心靈契合。部分臺商表示武清區位優勢和產業優勢非常明顯,願在餐飲娛樂、再生資源、夜市經濟等領域探索合作機會。
臺胞在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合影。(中國臺灣網發)
  此外,和平區、津南區、寧河區通過組織參訪、體驗等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展示天津獨特城市魅力。
  和平區組織接待臺灣團組一行46人在津參訪。在特色歷史文化方面,安排參訪慶王府、張學良故居、瓷房子、五大道、民園廣場、大沽口炮臺遺址博物館等,在農業水利、科技振興方面,安排參訪津沽稻香展銷直播基地、蘆臺春地方文化博物館、金世神農種業有限公司並作交流,讓臺灣同胞實地了解天津市良好的人文環境與資源。
  津南區組織津臺同胞共赴文化之約,深度體驗天津多元魅力。組織臺灣團組進行為期一周的天津文化交流之旅,走訪歷史地標、考察城市發展,推動津臺兩地文化互鑒與情感共鳴。在國家會展中心(天津)、開物芯港項目現場,實地了解天津會展經濟布局與產業創新成果,直觀感受城市高質量發展的蓬勃動力。乘坐海河遊船夜遊,飽覽海河沿岸古今交融的城市風貌,感受天津的獨特城市氣質。
臺胞在寧河興家民俗博物館合影。(中國臺灣網發)
  寧河區組織接待臺灣團組一行深入寧河感受文化魅力。從古城文脈到現代風光,從紅色記憶到民俗煙火,從鄉村振興到產業新貌,在行走中拉近距離,在互動中凝聚情誼。在興家民俗博物館、豐臺木板年畫博物館與陶趣緣手工坊,從民間生活、釀酒工藝、非遺年畫到陶藝制作,全面領略了寧河深厚的民俗與非遺文化底蘊。在羅蘭書屋,與羅蘭展開一場跨越時空的對話,在書香浸潤中,感受特有的寧靜與文化傳承。本次交流成功搭建了高效互動平臺,使兩岸同胞在文化上增進了認同,在情感上深化了聯結。(中國臺灣網、濱海新區臺辦、南開區臺辦、河東區臺辦、紅橋區臺辦、北辰區臺辦、西青區臺辦、武清區臺辦、和平區臺辦、津南區臺辦、寧河區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黃曉迪]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