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彩雲之南·紅河有約——臺灣青年紅河行:以文化為橋,促心靈契合

2025-11-13 10:14: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參訪團一行在彌勒市可邑小鎮參訪交流。(中國臺灣網發)

  中國臺灣網11月13日訊 11月的紅河,雖已冬至,仍暖陽如織。11月4日至10日,來自寶島臺灣的青年朋友跨越山海,共赴紅河州開展一場以“文化紅河·青年共創”為主題的交流參訪活動。在為期7天的行程中,他們漫步山水、對話歷史、沉浸人文,與紅河州青年深度互動,共同編織一段充滿溫暖與感動的紅河記憶。

  自然與民族風情相融:感受生態和諧之美

  行程首站,臺灣青年們走進彌勒市東風韻藝術小鎮,奇特的萬花筒紅磚建築與綿延的薰衣草花海相映成趣,讓大家驚嘆于紅河將自然生態與藝術創意完美融合的獨特魅力。在太平湖森林小鎮,湖光山色與石漠化治理的生態奇跡,展現著紅河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發展理念。步入彌勒市博物館和可邑小鎮,了解彝族文化的多樣性和彌勒的歷史變遷,熱情奔放的彝族阿細跳月、古樸的寨門祭祀儀式、醇香的米酒,讓臺灣青年們深刻體驗到彝族文化的深厚底蘊與濃鬱風情,對中華民族文化的多樣性有了更直觀的認識。

臺青在蒙自西南聯大舊址參觀。(中國臺灣網發)

  抗戰與家國情懷共鳴:銘記民族復興之志

  在蒙自,臺灣青年們懷著崇敬的心情參觀了西南聯大蒙自舊址。在南湖詩社的舊影、聞一多等先輩舊居前,大家靜默聆聽那段烽火歲月中,聯大師生們不畏艱險、教育報國的感人故事,深刻體悟“剛毅堅卓”的聯大精神與知識分子為國擔當的家國情懷。在碧色寨,古老的滇越鐵路火車站倣佛時光的見證者,讓大家回想起那個風雨飄搖的年代,更感慨于今日祖國大陸發展的巨大成就。在紅河州展覽館大家全面係統了解了紅河州的歷史沿革、發展成就與未來規劃,增強了對祖國大陸現代化建設的認同感。

臺青體驗紫陶工藝。(中國臺灣網發)

  歷史與傳統文化對話:體悟中華文脈之深

  在建水這座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臺灣青年們開啟了一場穿越時空的傳統文化尋訪。在建水文廟,他們于蒼松翠柏、泮池洙泗間,感受儒家文化的莊重肅穆與“尊師重教”傳統的千年傳承。在朱家花園,精雕細琢的建築藝術與一個家族的興衰史話,讓大家領略到中華傳統家居文化的精髓與滇南民居的獨特風貌。巍峨的朝陽樓、巧奪天工的雙龍橋,無一不在訴說著這片土地上的歷史滄桑與文化積淀。青年們紛紛表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兩岸同胞共同的精神家園和血脈根基。

建水文旅企業家代表與臺青交流座談。(中國臺灣網發)

  交流與心靈對話共情:厚植兩岸親情之根

  此次交流的亮點還在于一係列深入的座談交流。臺灣青年們與彌勒旅居聯誼會成員、建水文旅企業代表、紅河州新的社會階層人士代表、定居紅河臺胞們圍坐一堂,暢談創業體會、分享生活感悟、了解傳統漢文化、共話兩岸未來。在輕松熱烈的氛圍中,大家分享彼此的故事,化解疑惑,增進理解。一位臺灣青年動情地分享道:“紅河州是一個與眾不同的地域,少了一些鋼鐵森林的擁擠,多了一份大自然的饋贈,在短短7天的時間里感受到了深厚的歷史底蘊和豐富的人文情懷,通過參加成人禮、了解漢服歷史,認識到了中華傳統文化傳承的重要性。‘兩岸一家親’絕不僅僅只是一句話,更體現在兩岸同胞相互溝通、相互理解、相互認同的過程中,今後會帶更多的臺灣朋友來紅河領略祖國邊疆的自然風光和多元文化。”

  此次臺灣青年紅河交流參訪活動,以民族文化為紐帶,以傳統文化為橋梁,以抗戰文化為共鳴,以中華文化為認同基石,成功地為兩岸青年搭建了一個互動交流、心靈契合的平臺。它不僅讓臺灣青年親身感受到祖國大陸西南邊陲的蓬勃生機與多元文化魅力,更有力地增強了他們的民族認同、文化認同和對祖國的認同。兩岸同胞必將攜手同行,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徵程中,共同譜寫嶄新的篇章。(中國臺灣網、紅河州委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馬琳娜]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