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兩岸媒體欽州行:探尋向海圖強密碼

2025-11-17 10:36:00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中國臺灣網11月17日訊 智能倣生機器魚在試驗池中遊弋,千年坭興陶在匠人手中熠熠生輝……在這座充滿生機的濱海城市上,廣西欽州正以科技與文化的雙重奏,吸引著兩岸媒體的目光。
  11月12日至13日,以“共享AI時代新機遇 推進桂臺合作新發展”為主題的第二十一屆桂臺經貿文化合作論壇舉辦期間,6家兩岸媒體一行10人共同走進欽州,探尋這座“一帶一路”西部陸海新通道樞紐城市的獨特魅力,全方位記錄欽州的發展成就。
  欽臺智造的“欽州速度”
  在臺企廣西欽安科技有限公司生產車間內,記者們看到機械臂精準揮舞,自動化設備有序運轉,工人們正加緊完成一批出口訂單。企業負責人汪平波表示:“大陸市場很廣闊,政策支持力度大,讓我們對在這里發展充滿信心,決定扎根欽州,目前公司在一年多的運營後,就決定從租賃廠房變為自建廠房,還將加大投入智能化生產,進一步擴大產能。”
臺灣女士一次性提起兩個新材料制成的液化氣罐。(中國臺灣網發)
  在廠房新區內,面前擺放著的各類液化氣罐吸引了記者的眼球。據介紹,這種氣罐和傳統的鋼質氣罐不同,是利用玻璃纖維復合材料制造的,非常輕便,幾十升容積的罐體只有幾斤重,目前擁有這種新建復合新材料壓力容器生產許可的全球只有五家,欽安科技是其中一家。
  臺灣民眾電子報記者黃蕙蘭面對鏡頭說:“看我可以從從容容、遊刃有余地一次性提起了兩個液化氣罐,平時是不敢想象的。”作為一家扎根欽州的臺資企業,欽安科技很好地利用欽州的區位優勢和港口資源等,讓產品輻射中國西南地區及東南亞和歐美等市場。
  黃蕙蘭表示,欽安科技在短時間內從租賃廠房到買地自建廠房,再自主研發創造那麼多奇跡,這麼快速的發展成效令人印象深刻,這讓他們看到了大陸市場蘊含的無限商機。
  水下智能的“海洋藍圖”
  作為廣西唯一一個海洋智慧裝備創新生產基地,廣西滄龍科技有限公司雖“年紀輕輕”,卻已突破復雜環境感知、高精度控制、智能倣生推進等關鍵技術。
臺灣記者嘗試操控水下機器人。(中國臺灣網發)
  在滄龍科技的海洋智慧裝備基地內,“聽濤”倣生水下機器人在模擬池中遊弋,高清攝像頭傳回360度海底影像,這一幕讓兩岸記者驚嘆。在工作人員指引下,記者們紛紛嘗試操控水下機器人,控制臺搖桿微動間,可以通過屏幕上觀測水中的“深海特工”——水下機器人靈活避開障礙物,切身感受“廣西智造”的底氣。
  目前,滄龍科技成功研發出多款可量產的水下機器人、無人艇和倣生機器魚,可實現海洋勘探、應急救援等功能。
  窯火千年的“兩岸和鳴”
  千年窯火不熄,匠心傳承不斷。欽州坭興陶正以它獨特的魅力,成為連接兩岸同胞的文化橋梁。在廣西欽州坭興陶藝有限公司工坊里,非遺傳承人們演示的“四六瓦”配比工藝和精湛雕刻技藝的場景吸引了兩岸媒體人的目光。大家被各種特色的坭興陶作品所吸引,不禁感嘆制作坭興陶的精湛技術和千年窯變的魅力。
兩岸媒體體驗制作坭興陶。(中國臺灣網發)
  在體驗區,記者在師傅指導下體驗坭興陶拉坯制作過程,嘗試轉動輪盤,雖幾經失敗,最終成型的粗坯,卻讓記者感慨手中捧著親自體驗制作的坭興陶坯,雖不完美,卻承載著千年技藝的溫度。
  “這是我第一次親手制作坭興陶,感受到的不僅是技藝的精湛,更是中華傳統文化的深厚底蘊。”臺灣創新聞記者黃採蓮感嘆道。
  智慧農業的“數字密碼”
  一片陳皮的智能之旅,正是廣西欽州市農業現代化發展的生動縮影。
浦北陳皮智能公共倉中的智能機器人在作業中。(欽州市臺辦供圖)
  在廣西欽州市浦北陳皮產業園的智能公共倉內,兩臺智能機器人正沿著預設路線穿梭,精準地將一筐筐新入庫的柑皮運送到指定倉位。通過手機微信小程序,儲戶無論身在何處,都能實時查看自家陳皮的存儲畫面和倉內環境數據。這一智能倉儲場景,令前來參訪的兩岸媒體記者們驚嘆不已。
浦北陳皮智能公共倉負責人寧詩文為媒體介紹陳皮的選品。(中國臺灣網發)
  浦北陳皮智能公共倉負責人寧詩文介紹:“智能機器人相比傳統人工操作,效率提升超3倍,既降低人力成本,又避免人為因素對陳皮儲存環境的幹擾。”
  臺灣華夏新聞報社副社長王桂嬌稱讚,“AI全智能化管理陳皮技術讓人驚嘆,這顛覆了傳統農業管理理念,科技讓傳統農產品更有附加值。”
  從臺企車間的機器轟鳴到陶藝工坊的窯火搖曳,從水下機器人的科技鋒芒到陳皮倉儲的數字賦能,欽州的山海之間,涌動著兩岸融合發展的蓬勃生機。正如臺灣記者們參觀欽州後紛紛感嘆:“欽州不僅有合作的機遇,更有文化的共鳴。”(中國臺灣網、廣西欽州市臺辦聯合報道)
[責任編輯:李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