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北鬥、格洛納斯可以兼容互補
據俄新社6月6日報道,俄主管軍工的副總理羅戈津當天出席新西伯利亞“技術工業”論壇時表示,中俄全球衛星導航係統可實現優勢互補。
羅戈津指出,俄方的格洛納斯對高緯度定位較好,而中方的北鬥偏重低緯度。“中俄合作導航係統的定位精度,將與西方導航係統不分伯仲,前景廣闊。”
軍事專家分析稱,“只要實現兩國的接收終端大面積兼容北鬥和格洛納斯,這樣,我們走遍中俄大地就能一路暢通。”
俄方這一表態的前提是,由于美國拒絕俄羅斯在美建立格洛納斯係統地面站,俄羅斯警告美國,今年9月將限制美國GPS在俄地面站的軍事用途,乃至將其關閉。
為無數“路癡”帶來福音的衛星導航,早已成為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個角色。鮮為人知的是,它最早其實是超級大國為了給洲際核導彈指示目標而創造出來的。
20多年以來,衛星導航係統成為一盞不滅的天燈,照亮了整個戰場。在專家看來,擁有了我們自己的北鬥導航係統、擺脫對GPS的依賴後,中國軍隊乃至整個中國社會體係,都因此被賦予強大的威力與堅韌的生命力。
導航星座,賦予戰爭主動權
實現精確導航與定位,是軍事行動成功與否的關鍵要素,也是古往今來軍事家的一大夢想。
美國《軍事評論》雜志曾直言不諱地說:“誰能掌握衛星導航優勢,誰就掌握了戰爭主動權。”1991年海灣戰爭中,尚在試運行階段的GPS就一鳴驚人。隨後,在南聯盟、伊拉克、阿富汗等戰場上,GPS支持的作戰平臺和制導武器發揮了巨大作用。
現代戰場上,艦艇、飛機、戰車、導彈、炸彈甚至單兵,都擁有了衛星導航終端,清晰地知道“我在哪里,我的目標在哪里”。衛星導航係統已成為信息化軍隊的關鍵性基石之一,在聯合作戰、戰場態勢感知、精確打擊、情報偵察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為確保領先地位,美國正計劃對GPS進行有史以來最大規模的技術升級。升級後的美軍第3代GPS預計在2015至2020年全面運行,其信號發射功率將提高100倍,信號抗幹擾能力提高1000倍,定位精度提高到0.2至0.5米,可使衛星制導彈藥的精度達到1米以內。
依賴GPS,美國一卡脖子就抓瞎
如今,全球用戶只需購買GPS接收機,便可免費享受該服務。
不過,GPS係統是美國政府的國家資產,由國防部負責管理。美國保留了限制GPS信號強度和精度,或者徹底關閉GPS服務的權利,以便美軍及其盟國可以在衝突時獨享GPS服務。
軍事專家宋忠平對記者表示,一個沒有自己獨立導航係統的國家,平時只能使用比軍用GPS信號精度低的民用信號。最要命的是,一旦與美國發生衝突,本國GPS信號極有可能被掐斷,大量平臺與武器都會陷入“兩眼一抹黑”的境地。
事實上,美國這樣做並非沒有先例。據宋忠平透露,1996年臺海局勢緊張升級,中國在開展大規模軍演時,就發現GPS信號人為中斷。而在海灣戰爭時,美國甚至還一度關閉對歐洲的GPS服務,連盟友的利益都可以犧牲。
在這樣的背景下,發展獨立自主的衛星導航係統,就成為各國很自然的選擇。
早在1970年代,蘇聯就開始發展格洛納斯(GLONASS)係統,與GPS同時起步,今天已成為兩大已建成的全球衛星導航係統之一。歐盟聯手打造“伽利略”係統,還一度邀中國“入夥”,但因為多國需求難以協調,至今步履維艱。印度和日本也在計劃自己的區域衛星定位係統。
而近20年來,北鬥係統異軍突起,從一代發展到二代,目前已覆蓋亞太,預計將在2020年完成組網,實現全球覆蓋。
我軍用北鬥,定位精度媲美軍用GPS
中國衛星導航係統辦公室主任冉承奇曾公開表示,北鬥衛星導航係統將把解放軍的目標追蹤能力提高100到1000倍,還能減少軍用開支的經濟負擔。
盡管一開始著眼于民用領域,升級到二代的北鬥係統,顯然會是一個戰鬥力倍增器。
據美國《基督教科學箴言報》報道稱,在供民用交通使用時,北鬥的精確度可能在10米以內,而軍用型的定位的精度要高得多。“至少美國第三代GPS係統投入使用前,中國軍隊將享有與美國使用GPS同樣的高精度。”目前,第三代GPS尚處于原型階段。
而宋忠平則認為,軍用北鬥係統的精度標準,肯定比民用版高一個數量級,達到1米級別。“相對于GPS,我們其實具有一定的後發優勢。”
英國路透社在報道中稱,中國軍隊目前使用的是GPS和格洛納斯係統的民用版。一旦北鬥係統完成35顆衛星的部署,將令解放軍實施“外科手術”式的遠程打擊的能力極大提高。(屠晨昕 李小健)
[責任編輯:李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