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那些事兒】“數字之窗”照見真實中國 國際認同持續升溫
中國日報網8月4日電 當前,展現中國城市風貌的視頻內容在海外社交媒體平臺被廣泛傳播,中國原創的拉布布(Labubu)盲盒玩具也正熱銷海外……在數字技術重塑認知格局的今天,一個真實、立體、全面的中國形象,正在全球范圍內獲得更廣泛的認同。
數據也印證了這種認知轉變。尼拉數據公司(Nira Data)2025年一項最新調查顯示,在96個國家中,79%的國家對中國持更積極的看法。這一趨勢在益普索和晨間咨詢的民調中均有體現,共同勾勒出中國在全球視野中形象持續提升的軌跡。
荔波小七孔景區。(來源:中國日報)
從濾鏡到真實 社交媒體帶來認知破壁
2025年1月,52歲的科羅拉多人瑪麗第一次打開小紅書時,未曾想這個平臺會重塑她的世界觀。“那些被灌輸的刻板印象和誤解瞬間消失了。”如今,在平臺分享生活已成為她“最快樂和有意義的事”。
類似的故事也發生在23歲的印尼在華留學生弗朗西斯科身上。2023年起,她開始在海外社交平臺分享中國旅行經歷。她對《中國日報》表示:“這里比想象中更先進、更具未來感,安全又便捷。上海到蘇州僅一小時火車,生活方式、建築和環境卻截然不同,讓我想探索更多城市。”
(圖片來源:新華網)
42歲的美國會計師邁克爾斯觀察得更久。2003年,當西方對中國的“負面敘事”盛行時,他初到中國,“擔憂在抵達幾分鐘後就消失了”。此後,他幾乎每年都會來中國,深刻感受著“每年回來都像過了十年”的飛速發展。今年進駐小紅書後,他表示:“在直播平臺、海外社媒上,當地人與外國人分享的真實內容,終于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生活的本貌。”
從“被看見”到“被認可”:繁榮與軟實力的雙重躍升
個體體驗的共鳴,正與全球認知趨勢相呼應。英國“品牌金融”咨詢公司(Brand Finance)今年2月發布的《2025年全球軟實力指數》顯示,中國的軟實力排名已躍升至全球第二位,較去年上升一位。
25歲的土耳其籍香港大學研究助理埃里斯爾對此深有體會。從初到香港、決定求學,再到踏足中國內地,親身接觸的技術進步與北京、重慶、香港等城市的規劃,徹底重塑了他對中國的認知:“任何對中國有偏見的人,見過這些都會改變看法。”
中國交通便利,城市發達,引來外國遊客打卡感慨。(作者:中國日報 羅傑)
克羅地亞地緣經濟論壇主席普萊夫尼克指出,中國的吸引力根植于實打實的發展成就。“海外社交媒體上,數千個視頻展現著中國的地鐵、橋梁、機場——在外國人眼中,這是一個繁榮、宜居的國家,其成功令人矚目。”
他認為,中國對多邊主義和共同發展的承諾是關鍵因素。“中國外交政策兼具進步性與包容性,始終致力于構建多邊世界,其全球倡議因聚焦共同發展、促進和平,已成為全球事務的重要支點。”
巴基斯坦拉合爾知識與公共政策中心主席馬哈茂德·烏爾·哈桑·汗則認為,通過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國已成為全球共同繁榮、社區發展和跨區域互聯互通的象徵。而中國在世界衝突中的建設性中立立場、以對話解決爭端的承諾,以及“三大全球倡議”的提出,更讓其全球作用、地位與貢獻顯著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