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關于下半年經濟工作 國務院多部門發聲

2025-08-05 15:07:00
來源:央視新聞
字號

  7月31日國務院常務會議強調,要錨定全年發展目標任務,加力提升宏觀政策效能,持續攻堅破解難題,下更大力氣抓好黨中央決策部署的貫徹落實。

  近期,國務院多部門對下半年工作進行部署。一起來看——

  國家發展改革委

  著力穩就業、穩企業、穩市場、穩預期,進一步做強內循環、優化外循環、搞好雙循環,努力完成全年預期目標和“十四五”規劃各項任務,為“十五五”良好開局打好基礎。

  • 以穩就業擴內需為重點做好政策預研儲備,強化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 加大力度穩投資促消費,著力激發民間投資活力。高質量推動“兩重”建設,提質增效實施“兩新”政策,激發市場活力提振消費。
  • 因地制宜培育壯大新質生產力,推動“人工智能+”行動走深走實,推進低空經濟高質量發展,激發數字經濟創新活力。
  • 縱深推進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破除“內卷式”競爭,促進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高質量發展。
  • 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統籌做好“引進來”和“走出去”,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
  • 碳排放雙控全面轉型推動綠色低碳發展。
  • 全面推進區域城鄉協調發展,深入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高質量開展城市更新,深化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 強化綜合統籌和綜合平衡,更大力度穩定就業,扎實維護糧食、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等重點領域安全,做好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電力保供工作。
  • 加強安全生產和防災減災,強化重點行業領域風險隱患治理,深入落實助企幫扶政策,加強普惠性、基礎性、兜底性民生建設,完善“一老一小”等服務,加大民生商品保供穩價工作力度。

  工業和信息化部

  重點抓好落實擴大內需戰略、加力推進重點產業鏈高質量發展行動、更大力度推動科技創新和產業創新融合發展、深化數字技術賦能應用、堅持綠色發展、促進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健全優質企業梯度培育體係、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等八方面工作。

  • 實施新一輪十大重點行業穩增長行動。
  • 制定增強消費品供需適配性助力擴大消費行動方案,加快人工智能終端、超高清視頻、智能穿戴、無人機等技術開發和應用推廣。
  • 加快加力推進清理拖欠企業賬款行動,建立健全涉企收費長效監管機制,推動惠企紓困政策落地落細。
  • 加大力度補短板、鍛長板、強保障,全力推進重點產業鏈自主可控,加強戰略性礦產資源保障。
  • 啟動促進工業新興產業發展培育壯大新動能行動,完善人形機器人、物聯網、高端儀器儀表等產業發展政策。
  • 制定數據要素賦能新型工業化、加快推進產業數字化轉型的實施意見。
  • 抓好制造業新型技術改造城市試點、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百城試點。
  • 推動“人工智能+制造”行動走深走實,加強底座攻關和重點場景應用。
  • 加強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電動自行車鋰離子電池回收利用管理。
  • 加強安全生產工作,全面完成危化品生產企業搬遷改造。
  • 全面推廣電信業務經營許可電子證照
  • 制訂構建促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機制政策文件,修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探索建立優質企業主動發現機制,推動建立優惠政策免申即享機制。
  • 鞏固新能源汽車行業“內卷式”競爭綜合整治成效,加強光伏等重點行業治理,以標準提升倒逼落後產能退出。

  財政部

  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以促消費為重點支持擴大內需,加強民生保障,不斷深化財稅體制改革。

  用好用足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加大財政逆周期調節力度

  • 加快發行和使用超長期特別國債、地方政府專項債券,盡早形成實物工作量。
  • 落實好助企幫扶各項財稅政策,有效改善經濟微觀循環。
  • 統籌運用專項資金、稅收優惠、政府採購和政府投資基金等政策工具,支持傳統產業改造提升、新興產業發展壯大和未來產業前瞻布局。
  • 指導督促地方做好隱性債務置換工作,積極穩妥化解地方政府債務風險。

  以促消費為重點支持擴大內需,進一步釋放國內市場潛力

  不斷完善支持養老、育幼、文化、旅遊等服務消費的政策體係。

  • 完善免稅店政策,推動免稅商品零售業務健康有序發展。
  • 強化財政與金融政策協同聯動,出臺實施重點領域個人消費貸款和服務業經營主體貸款財政貼息政策,更好滿足消費需求。
  • 持續推進“兩重”項目建設。
  • 支持加快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實施城市更新行動,促進房地產市場持續健康發展。

  加強民生保障,推動解決人民群眾急難愁盼問題

  • 加大穩就業政策實施力度,有力實施穩崗返還、稅費減免、就業補貼等政策,強化重點群體就業保障。
  • 抓緊實施育兒補貼制度,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發放失能老年人養老服務補貼,更好滿足人民群眾在“一老一小”方面的服務需求。

  不斷深化財稅體制改革,更好釋放財政治理效能

  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

  從就業、社會保障、人才、勞動關係和工資收入分配、便民服務等五方面部署工作。

  就業

  • 抓好重點領域崗位挖潛擴容方案實施,會同相關部門培育壯大數字經濟、綠色經濟、銀發經濟、夜間經濟等就業增長點。
  • 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推進以科技為支撐的青年創業、以鄉情為紐帶的農民工返鄉創業。
  • 落實落細就業補貼、稅費優惠、擔保貸款等政策,推廣一鍵申領、直補快辦。
  • 針對高校畢業生等青年、農民工特別是脫貧人口、失業人員不同特點,扎實推進專項行動,加大幫扶力度。
  • 扎實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工作

  社會保障

  • 穩步推進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等改革。
  • 協同相關部門推進落實個人養老金政策措施。
  • 做好養老金調整工作。及時足額發放社保待遇。

  人才

  • 加強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修訂職稱評審管理規定。研究出臺養老服務師、修訂社會工作者等職業資格制度文件。深入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開展專業技術人才人工智能通識繼續教育。
  • 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大力推動“新八級工”職業技能等級制度落實落地,推進企業自主評價提質擴面。會同有關部門制定修訂一批國家職業標準。

  勞動關係和工資收入分配

  • 持續推進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保障。
  • 研究完善最低工資標準調整機制。

  便民服務

  • 落實好“高效辦成一件事”2025年度第二批重點清單,扎實做好員工錄用、登記失業人員就業幫扶等事項。

  中國人民銀行

  落實落細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加力支持科技創新、提振消費、小微企業、穩定外貿等,進一步深化金融改革和高水平對外開放,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

  • 繼續實施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

  綜合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保持流動性充裕,引導金融機構保持信貸合理增長。抓好各項貨幣政策措施的執行,暢通貨幣政策傳導,提升貨幣政策實施效果。盤活存量,用好增量,提高資金使用效率。

  • 突出服務實體經濟重點方向

  用好科技創新和技術改造再貸款政策,推動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較快增長,加大“兩重”“兩新”等重點領域的融資支持力度。支持化解重點產業結構性矛盾,促進產業提質升級。合理保障外貿企業融資需求。

  • 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金融風險

  持續做好金融支持地方政府融資平臺化債工作。有序推進重點地區和機構風險處置。

  • 穩慎扎實推進人民幣國際化
  • 推進金融市場改革開放

  推進債券市場“科技板”建設和科技創新債券風險分擔工具使用,擴大科技創新債券發行規模。完善金融市場和金融基礎設施制度框架,加快推進票據法、公司債券管理條例等制定修訂工作。深化貿易外匯業務管理改革,積極推進跨境投融資便利化。

  中國證監會

  全力鞏固市場回穩向好態勢,深化改革激發多層次市場活力,從資產端、資金端進一步固本培元,持續提升監管執法效能,精準防控資本市場重點領域風險,穩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 全力鞏固市場回穩向好態勢

  進一步健全穩市機制,增強市場監測監管和風險應對的有效性、前瞻性,加強預期引導。

  • 深化改革激發多層次市場活力

  推動科創板改革舉措落地,推出深化創業板改革的一攬子舉措,持續推進債券、期貨產品和服務創新。

  • 從資產端、資金端進一步固本培元

  大力推動上市公司提升投資價值,抓好“並購六條”和重大資產重組管理辦法落實落地。更大力度培育壯大長期資本、耐心資本,大力推動中長期資金入市。

  • 持續提升監管執法效能

  突出打大、打惡、打重點,堅決懲治資本市場違法違規行為。堅持突出重點、精準施策,防止一刀切、簡單化。

  • 精準防控資本市場重點領域風險

  統籌化解處置房企債券違約風險和支持構建房地產發展新模式,穩步推動融資平臺債務風險化解和市場化轉型。

  • 穩步推進高水平制度型開放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