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榴花開北疆紅·籽籽同心家國情 | 草原上的生命讚歌
“蒙古馬精神”是草原兒女獨特的精神標識,也是中華民族的寶貴精神財富。蒙古馬精神根植于北疆草原上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歷史與現實,生動展現了北疆大地厚重的歷史文化和豐富的人文資源。被賦予豐富內涵與時代價值的“蒙古馬精神”就像精神圖騰,時刻激勵著草原兒女自強不息、奮勇向前。
草原兒女的戍邊擔當
在祖國北疆的廣袤草原上,一支由邊境牧區各族黨員群眾組成的守邊護邊隊伍——科右前旗守望草原巡防隊滿族屯分隊,正以實際行動踐行著“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使命擔當。該分隊集結點位于滿族屯滿族鄉蘇道牧場,這里地廣人稀,自然條件艱苦,但巡防隊員們以草原為家,以戍邊為榮,用忠誠守護著北疆的安寧。
科右前旗守望草原巡防隊滿族屯分隊隊員白薩仁 人民論壇記者 王爽 攝
科右前旗守望草原巡防隊滿族屯分隊隊員白薩仁介紹道,他們祖祖輩輩都生活在這里,對這片草原有很深的感情。她2014年加入巡防隊,每月會有不低于兩次的巡邊工作,從不覺得辛苦,看到隊伍逐漸壯大感到很振奮。她覺得他們就像草原上的蒙古馬,吃苦耐勞、堅韌不拔。
馬頭琴里的文化傳承
走進內蒙古興安盟烏蘭浩特市興安領創展示體驗中心,旺盛正饒有興致地為大家演奏馬頭琴樂曲。
蒙帝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旺盛 人民論壇記者 王爽 攝
旺盛是一家馬頭琴樂器廠的負責人,對馬頭琴的熱愛溢于言表。他表示,初中時候便深深喜歡上馬頭琴,機緣巧合下開始了馬頭琴的學習和工作。2008年,他回鄉創業並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團隊一開始是2個人做,到現在已經有了20名員工,80%多是村里的農牧民。
談起創業的艱辛旺盛並不覺得苦澀,“父母給我最大的影響是培養我堅韌不拔的性格,他們教導我想做什麼就要馬上行動去做去實現,要有‘蒙古馬精神’”。
現在公司每年會給村里捐贈一些樂器,再找老師給農牧民免費教授馬頭琴的演奏技藝,希望通過馬頭琴制作技藝讓更多的人了解蒙古族的文化。
馳而不息共赴致富路
興安盟曉景農業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創辦的番茄公社,是科右前旗首家以番茄為主題,集種植採摘、參觀旅遊、親子研學以及自然生態科普等于一體的農旅融合多元化鄉村文化旅遊基地。
齊曉景是番茄公社負責人。接受採訪時,她稍顯靦腆,但一提起如何發展公社,便侃侃而談。
2009年,齊曉景回到家鄉——科右前旗科爾沁鎮,成為一名大學生村官。她只有一個念頭,就是帶著村民致富。她表示,自己曾是一名貧困生,靠黨和政府扶持貧困家庭的專項資金讀完大學,現在她最想做的就是努力回報社會、造福群眾。
她把創業的發展歷程形象地比喻為從“1.0到4.0”版本的升級過程。1.0版本就是種大棚,僅僅是農業生產;2.0版本是在遊客採摘的同時發展餐飲業;3.0版本就發展到了培訓加住宿餐飲為一體的模式;4.0版本就是現在的番茄公社。
科爾沁右翼前旗科爾沁鎮人民政府鄉土人才孵化中心主任齊曉景 人民論壇記者 王爽 攝
近年來,番茄公社持續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開通微商城,線上線下聯動銷售,增加產品附加值,帶動農民增收;盤活村民閒置房屋,創建管家大嫂志願服務隊,吸納70名居家村民就業,推動民族團結與鄉村振興互融共促。
在興安盟,“曉景”不僅是一個人的名字,更代表著一群帶著各族群眾一起想、一起幹、一起富的人才隊伍。他們就像草原上奔騰的蒙古馬,認準致富這個目標,一往無前,馳而不息。
科右前旗守望草原巡防隊滿族屯分隊 人民論壇記者 王爽 攝
他們的故事,是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中凝結的精神力量的鮮活注腳,更是草原兒女在時代徵程上,以蒙古馬精神為指引,守護家園、奮勇向前的生動寫照。蒙古馬精神隨歲月沉淀,因時代發展而愈發深厚,就像草原上的河流,既帶著源頭的清澈,又匯入新的支流,終成滋養大地的澎湃力量。(人民論壇記者王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