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解讀|從“鍵”言獻策讀懂全過程人民民主
熱解讀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就研究吸收網民對“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意見建議作出重要指示。
總書記對“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網絡徵求意見活動給予充分肯定,評價其“參與度高、覆蓋面廣,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一次生動實踐”,並強調“有關部門要認真研究吸納”。
這不由得讓人回想起,一位普通中國網民的建議被寫入“十四五”規劃建議,繼而轉化為規劃綱要具體舉措,並成為政府施政依據的一段佳話。
為什麼一條普通網民的留言能直達國家頂層設計?
時間回溯至2020年夏天。這一年的8月16日,建言“十四五”規劃編制的網絡專欄在幾家中央媒體的網絡平臺同步上線。而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徵求意見和建議,這在我國五年計劃和規劃編制史上尚屬首次。
“正確的道路從哪里來?從群眾中來。我們要眼睛向下,把頂層設計同問計于民統一起來。”
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主持“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反復強調“把加強頂層設計和堅持問計于民統一起來,鼓勵廣大人民群眾和社會各界以各種方式為‘十四五’規劃建言獻策”。
基層百姓的所思所想、所期所盼,通過網絡直通中南海。短短兩周時間,通過互聯網共向社會徵集到意見建議101.8萬條,每一條都被文件起草組認真研讀。其中,實施“互助性養老”的建言就來自以“雲帆”為網名的內蒙古達拉特旗村幹部李電波。
文件起草組經過統籌考慮研究,將“十四五”規劃建議中的“實施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國家戰略”從衛生健康領域分出單列一條。同時,網民“雲帆”建議的“互助性養老”模式被正式寫入引領中國未來發展的綱領性文件中。
2021年12月4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發布《中國的民主》白皮書,並舉行新聞發布會。
“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2021年12月4日,《中國的民主》白皮書發布,開宗明義這樣寫道。
在《中國的民主》白皮書中,“雲帆”的故事被作為全過程人民民主新實踐的生動案例推向世界。
新時代網絡問策何以成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亮麗名片?
“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首次通過互聯網向全社會廣泛徵求意見和建議,黨的二十大第一次將黨的全國代表大會相關工作面向全黨全社會公開徵求意見……運用網絡“察民情、聽民聲、匯民智”,我們黨為“走好群眾路線”這個傳家寶插上了“互聯網的翅膀”,搭建起黨和群眾良性溝通的新時代“橋梁”。
今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要堅持科學決策、民主決策、依法決策,把頂層設計和問計于民統一起來”,高質量完成規劃編制工作。
5月20日,“十五五”規劃編制工作開展網絡徵求意見活動。為期1個月的時間里, 累計收到網民建言超過311.3萬條,覆蓋經濟、社會、生態等各領域。廣大人民群眾積極建言獻策的數據背後,不僅反映了數字時代民意表達方式的升級,更彰顯了黨和政府以人民為中心、在治國理政中更廣泛傾聽民意的行動。
2025年4月30日上午,習近平總書記在上海主持召開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並發表重要講話。
“全過程人民民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屬性,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民主。”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
從地方到中央,總書記的為政實踐中,問計于民的理念一以貫之。在河北正定,他主導啟動正定縣歷史上第一次問卷調查;在福建廈門,他通過徵文活動收集善計良策,並採納收入《1985年—2000年廈門經濟社會發展戰略》;在浙江,他用118天跑遍11個地市,在深入調查研究、充分了解群眾意願後,部署了“千萬工程”……
“好的方針政策和發展規劃都應該順應人民意願、符合人民所思所盼,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與時俱進的互聯網技術打破了時空壁壘,拓展了人民參與國家治理的廣度與深度。
網絡空間作為“第五空間”,如何賦能治理能力現代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網民來自老百姓,老百姓上了網,民意也就上了網。”這一論斷深刻揭示了信息時代群眾路線的新內涵。
截至今年6月,我國網民規模已達11.23億人,互聯網已成為新時代治國理政的“新陣地”。總書記強調必須主動擁抱互聯網這一“最大變量”,要求領導幹部要“善于運用網絡了解民意、開展工作”。
近年來,我國政務服務數字化建設取得顯著成效。各地紛紛推出便民利民的政務服務移動平臺,真正實現了“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的服務目標,極大提升了人民群眾滿意度。
2025年6月10日,中國網絡文明大會《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百個成績突出賬號推選活動成果》發布現場。
6月10日,2025年中國網絡文明大會在安徽合肥開幕,大會主論壇現場展示了“走好網上群眾路線百個成績突出賬號推選活動”成果。迄今,中央網信辦已累計推選出400個具有較強傳播力、引導力、影響力、公信力的優秀賬號。
從“雲帆”的故事到“十五五”規劃的超311.3萬條網民建言,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實踐中不斷豐富發展,也讓“人民當家作主”的制度優勢更加可感可知。
總監制堶駱紅秉 魏驅虎
監 制堶王敬東
主 編堶李璇
編 輯堶劉禛
視 覺堶顏妮
校 對堶孫潔 李珊珊 宋春燕 梁雅琴 閆田田
出 品堶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