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中國|沉醉“河海津韻”,解鎖城市開放密碼
新華社天津8月9日電(記者宋瑞)夜幕降臨,海河兩岸璀璨絢麗、千變萬化:高層建築披上燈光外衣,勾勒出兩岸高低協調、錯落有致的天際線;跨越在海河兩岸的座座橋梁,如長虹臥波、玉帶蜿蜒;遊人排隊乘坐永樂橋“天津之眼”摩天輪,座艙升至最高處,可將大半座城市的繁華盡收眼底……
天津素有“九河下梢”之稱。海河水係上吞九水、中連百沽、下抵渤海,猶如一柄巨大的蒲扇鋪展在津沽大地。海河的波濤與渤海的浪潮,從歷史維度貫通了城市的過去、現在、未來,成為涵蓋引領各類主要文化形態的“城市文化母體”,為天津淘洗出開放、多元、包容、底蘊深厚的地域文化。
“天津的最大特色是依河傍海。河海造就了這座城市,才使她有資格、有能力成為首都的出海口和東大門。”中國文史學者羅澍偉感慨道。
這是8月1日從天津站後廣場拍攝的海河沿岸樓體燈光。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作為上合組織成立以來規模最大的一屆峰會,今年的上合組織峰會將于8月31日至9月1日在天津舉行,20多個國家的領導人和10個國際組織的負責人將齊聚海河之濱。
進入“上合時間”的天津,正以“河海津韻”的獨特魅力,向世界展現開放包容的城市氣質和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
海河岸邊,“上新”不久的“哪吒主題遊船”航班緩緩駛離碼頭。與此同時,兩側的樓體巨幕上,光影流動。中歐班列的鋼鐵輪廓破光而出;轉瞬間,天津港的巨輪剪影破浪而來;未等目光追及,風箏魏的彩鳶已振翅登場……遊客沉浸式感受著海河兩岸的曼妙夜韻,領略著城市脈動。
“這段時間,天津的夜景格外絢麗,我為自己生活的城市感到自豪。”天津市民李女士掏出手機不停拍照,興奮不已。
今年以來,天津聚焦海河“一軸”核心地帶,依托海河沿線的建築、橋梁、岸線等景觀,對217棟建築、14座橋梁、8.2公里岸線,以及7座碼頭的光環境進行精心治理,海河沿線景觀照明全面提升,勾勒出一幅特色鮮明的水係夜景長卷。
這是7月19日拍攝的天津北安橋附近的海河夜景。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天津市城市管理委員會主任胡學春說:“海河夜景燈光歷來是天津的一張城市名片。我們結合群眾期盼和服務上合組織峰會需要,對海河沿線的樓、岸、橋、碼頭等載體進行提升改造,充分展現‘金色海河、流光歲月’主題,讓夜晚的天津更具煙火氣、文化味與國際范。”
此次海河夜景提升工程給海河遊船帶來了更多遊客。“我們平均每天安排70余個夜景遊航班,運營至晚間10點,經常一票難求。同時,遊客可以在‘遊船+科技’‘遊船+文化’‘遊船+演藝’的氛圍中,感受全新的文化體驗。”天津津旅海河遊船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石芳說。
海河“動”起來,兩岸也跟著“活”起來。
悠揚的樂聲從岸邊親水平臺傳來,一場場豐富多彩的“橋邊音樂會”豐富了人們的文化生活;岸邊不遠處,意式風情區熱鬧非凡,遊客坐在戶外,品嘗著異域風味的美酒佳肴;天津棉3創意街區里,第四屆天津市咖啡文化節漸入佳境,不少年輕人在咖啡攤位前排起長隊……
海河的人文風景線還逐漸向渤海灣畔延伸,下遊各類親水、親海空間成為展現城市河海文化魅力的新載體。
天津東疆親海景區的灘涂上,趕海拾貝的遊客拎著小桶滿載而歸;在東疆灣沙灘景區,遊客可以暢享沙灘足球、排球,以及快艇、摩托艇等項目的樂趣;瀕臨渤海的國家海洋博物館也成為最受來津遊客喜愛的打卡地之一,人們在12個展廳中瀏覽,領略地球、海洋、生命、人類之間相互依存、相互共生的真諦……
這是7月19日拍攝的天津海河夜景。新華社記者 孫凡越 攝
河海文化塑造了天津活力煥發、海納百川的城市品格,這離不開溝通五洲的港口經濟。
作為“一帶一路”海陸交匯點與新亞歐大陸橋經濟走廊關鍵節點,天津港與世界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保持貿易往來。“如今,天津港不僅是中國通往世界的大門,更是世界通往中國的大門。”吉爾吉斯斯坦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長舍拉迪爾·巴克特古洛夫此前在天津參加活動時感嘆。
今年4月以來,上合組織峰會的多場配套活動陸續在天津展開,許多上合國家人士在來訪參觀中,讚嘆于天津迷人的河海風景和深厚的人文底蘊。
“河海文化造就了天津的過去,滋養著天津的現在,構建著天津的未來!”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天津市籌備辦執行副主任、天津市政府副秘書長于鵬洲說,天津將用足用好上合組織峰會的“聚光燈”效益,推動與上合組織國家的經貿往來、人文交流、跨境旅遊等合作,提升天津的國際知名度,借助河海,立于潮頭,走向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