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何以中國堶“出海”破局進行時:中小科技企業在探索中前行

2025-08-09 17:31: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天津8月9日電(記者 陳天浩 趙麗 林動男)在全球經濟復雜多變、新興市場持續擴展的當下,中國中小企業如何走向海外,正成為科技產業鏈關注的焦點。天開集團科創服務部部長遲恆烜近日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當前絕大多數中小企業仍處于‘先活下來’的階段,真正具備出海能力的仍是少數,但一批聚焦科技創新的企業,已開始在‘走出去’的路上邁出實質性步伐。”

  據介紹,在天開高教科創園(以下簡稱“天開園”)現有的1,200余家企業中,真正實現海外業務落地的企業約有十余家,更多企業仍處于業務拓展和試水階段。“說實話,現在能幫助別人的中小企業並不多,因為自身生存仍是首要挑戰。但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典型案例,顯示出科技產品和服務‘出海’的巨大潛力。”遲恆烜說。

    天開高教科創園。中新網記者 陳天浩 攝

  他提到的幾家企業,代表了當前中小科技企業“走出去”的不同路徑與實踐方向:

  有專注于教育場景下的AI翻譯技術的企業,已參與天津市教育科學研究院“魯班工坊”項目,幫助上合組織國家的學生跨語種學習中國技能型課程,推動“職業教育出海”;也有聚焦虛擬現實與倣真教學設備的企業,通過沉浸式技術助力“魯班工坊”平臺,為共建“一帶一路”國家的職業教育提供數字化解決方案;同時,專注于將二氧化碳轉化為航空燃料等綠色能源項目的企業,也圍繞能源轉型與低碳發展與上合組織部分成員國展開合作。

  “目前真正走出去的企業還不多,但有不少企業已經具備初步的技術能力與合作項目,未來是有潛力的。”遲恆烜認為,在中國迎來“十四五”規劃收官和“十五五”規劃編制的謀劃之際,科技創新將持續被置于發展戰略的核心位置,而中小企業的培育也將成為關鍵一環。

  天開園,作為天津市重點打造的科技創新生態平臺,為中小企業提供了全周期、全要素的孵化與加速服務,不斷優化營商環境,推動科技成果轉化。“我們也希望通過天開園這樣的創新平臺,挖掘更多有潛力的小企業,支撐中國經濟下一個增長點。”他說。

  遲恆烜還指出,相較于央企、國企等龍頭企業更傾向于服務成熟的大市場,中小企業在前沿科技、細分賽道中更具靈活性和突破力。“前沿產業的市場機會,很大程度上要依賴這些中小企業去挖掘。”

  未來,如何持續激發中小企業的活力、降低其出海壁壘,將是中國科技發展與國際合作面臨的重要課題。而天開園式的孵化平臺,正是這一課題中的重要解題路徑。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