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好評中國|津門寫“和合”,作答“何以中國”

2025-08-10 10:48:00
來源:未來網
字號

  8月9日晚,“何以中國·和合共生”網絡主題宣傳活動將在天津舉辦,一場探尋中華文化根脈、展現文明交流互鑒魅力的文化盛宴拉開帷幕。津門講“和合”,文明映中國。本次活動將以海河之畔為窗,以津門煙火為笛,向世界展現舊邦新命的文明圖景,為世人演奏激蕩共鳴的文明交響。這是天津的樣子,是眾多中國城市的樣子,更是新時代“文明中國”的樣子。

  從“協和萬邦”的格局,到“胡漢一家”的氣度;從敦煌壁畫里的異域元素,到鄭和船隊架起東西方交流的海上橋梁,“和合共生”深植于中華文明的文化基因與氣質稟賦。天津,這座因河而興、向海而盛的城市,正是這一理念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生生不息的生動縮影——無論是開埠通商成為中外文化交流前沿陣地,還是在現代化進程中不斷吸納融合多元文化,天津始終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擁抱世界,熔鑄成今天獨特的城市氣韻。

  “古今和合”展現守正創新的中國。我們看到,泥人張彩塑、楊柳青年畫內容更新、手法創新、傳播煥新,不僅吸引年輕人加入創作,也化身數字藏品飛入雲端;津門法鼓敲出新鼓點、天津相聲抖出“新包袱”,從天津走向全國,從歷史走向未來;在修復後的梁啟超故居,62件新展出的老物件通過數字技術“復活”,吸引無數遊客前往“打卡”……傳統與現代撞個滿懷,歷史與未來交相輝映,以舊墨書寫時代新韻,以深根滋養歲月新花,生生不息的天津,為中華文明綿延不絕的永續篇章寫下注腳。

  “人城和合”展現幸福美好的中國。天津的街頭巷尾,既有歷史名城的厚重底蘊,也有現代都市的繁華舒適。在這里,古老的建築、街道成為城市記憶的載體,海河兩岸的光影演繹著絢爛與華麗;在這里,雙層觀光巴士變身“移動相聲劇場”,無數文化場館向觀眾免費敞開大門;在這里,生態優良、環境整潔,令人心曠神怡,助力宜居宜業……夜色在海河親水平臺蔓延開來,漫步的遊客、跳舞的市民、吹奏的藝人等,勾勒出生活的輪廓,描摹出人、城、水共生的和諧畫面,這是“天人合一”的“城市篇”,也是中國式現代化文化長卷的“生活篇”。

  “中外和合”展現開放包容的中國。天津港巨輪如梭,“搭乘”著海風與洋流,在此交匯融合。作為2025年上合組織峰會的主辦城市,天津正以更加開放的姿態走向世界。看天津,魯班工坊里中外學生一起研究榫卯技藝,來自俄羅斯的年輕人學習楊柳青年畫;看國外,霍元甲的武術吸粉無數,孟廣祿的京劇唱腔大放異彩,天津的文化符號,早已跨越城界、跨越國界,成為世界了解中國、愛上中國的窗口。在文化的交流融合中,天津增進了與世界各國人民的友誼,也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貢獻了文化力量。

  海河之水,不舍晝夜,既倒映著三岔河口的歷史煙雲,更奔涌向遼闊大海的月異日新。天津恰如這河海交匯處的一顆明珠,以“和合共生”的實踐,為“何以中國”這一宏大命題提供了具體而微的“參考答案”。中華文明的生命力,就蘊藏在這“萬物並育而不相害,道並行而不相悖”的智慧里。當傳統文化與現代發展、中華文明與國際新機在這座城市交響和鳴,我們聽見的不僅是海河的澎湃,更是中華文明面向未來的壯闊濤聲——這條蜿蜒五千余年的“長河”,正以“和合之力”,奔涌不息。(呂品)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