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生態之變堶藍天常在 大氣污染治理跑出中國加速度
空氣質量與百姓生活息息相關。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黨的十八大以來,大氣污染治理跑出中國加速度,日益增多的藍天白雲,給百姓帶來實實在在的幸福感。今天(8月10日)的《感知生態之變》,讓我們一起來看這場“藍天保衛戰”帶來的變化。
霧霾少了
鋼鐵廠綠意蔥蔥
蕩秋千,喂大鵝,誰會想到,這是在邢臺的一家正在生產的鋼鐵廠里。每到周末,大批遊客的到來讓廠門口的小超市都跟著紅火了起來。
超市店主 張紅雲:飲料、冰棍,小朋友的玩具賣得可好了,以前我們這人都不願來,空氣都嗆人。
空氣,曾經是邢臺深深的痛。2013年,在全國74個重點監測城市中,邢臺排名倒數第一。
這是當時,環境監測衛星拍到的德龍鋼鐵廠,霧霾最嚴重的時候幾乎看不出廠區輪廓。而如今,卻是清晰可見,綠意蔥蔥。
鋼鐵行業的變化,只是中國打贏藍天保衛戰的一個縮影。
為了還藍天給百姓,國家相繼展開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和空氣質量持續改善行動,2013年以來,重污染天數減少超過90%,中國成為世界上空氣質量改善速度最快的國家。
藍天在增多
空氣中都是花草樹木的芬芳
藍天在增多,空氣里的氣味也在發生著變化。清華大學研究團隊用嗅覺可視化技術,還原出了氣味的變遷過程。
清華大學未來實驗室嗅覺計算研究組群負責人 路奇:10年前我們經常能聞到煤煙味,這是PM10這種顆粒物的含量非常高。還有像燒焦的火柴頭味、消毒水味,這是屬于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的含量很高。十年間,這些污染物含量大幅下降。現在不僅聞不到這些難聞的氣味,同時我們在做實驗的過程中會越來越多地檢測到蒎烯、檸檬烯等化合物,這些是屬于花草樹木所散發出來的芬芳。
空天地一體化
上億條數據展現精準治理
氣味變遷的背後,是中國空氣治理越來越精準的腳步。
在北京,一張精密的空天地一體化“感知網絡”,將3000多條路網、20萬輛重型柴油車、2000多個工地、上千家涉氣企業納入監測,每天匯集上億條數據展開精準治理。
北京市生態環境局大氣環境處處長 謝金開:這些年,北京PM2.5的年均濃度已經從每立方米近90微克下降到30.5微克,但是想再進一步改善,需要0.1微克、0.1微克地去摳,抓住每一點改善的可能性。
我們對339個城市十年間發布的空氣數據進行分析,發現每立方米空氣中的PM2.5減少了將近40%,隨之而來的,每個城市的藍天平均數增長了22天。
如今的中國,藍天白雲已不再是奢望,人們從天津的樓頂可以直接遙望北京CBD。在成都的家門口就能拍到200公里外的雪山美景。各地公布的觀星點位比2016年增加了20倍。
北京市民:現在藍天白雲不是新鮮事了,要趕上霧霾天那才是新鮮事。
北京市民:原來就是看見藍天就想拍照,現在可不是了,有晚霞、彩虹,我們才拍照。空氣好了,我們審美都提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