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運會 | 小眾項目的“春天”
新華社成都8月13日電(記者季嘉東、王浩宇、許東遠)“我熱愛棍網球,非常開心能參加世運會,而在成都、在這麼多觀眾面前比賽,讓這段經歷更加特別。”在成都世運會女子棍網球決賽中奪冠後,美國隊選手夏洛特·諾思動情地說,她拿著一只大熊貓“花花”的玩偶,笑得合不攏嘴。
8月10日,美國隊球員夏洛特·諾思(左一)在女子棍網球半決賽中進攻。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這個夏天,因為成都世運會,許多像諾思一樣的運動員相聚于此,展現著小眾項目的蓬勃生機與無限可能,精彩呈現世界各地豐富多元的體育文化,為世界體育版圖注入了充滿活力與希望的盎然春意。
“新入奧”項目的試驗場
如果沒有成都世運會,中國女子棍網球隊很難有機會和世界強隊在正式比賽中交手。由于實力上的差距,她們在本屆世運會無一勝績,但在主教練肖瀟看來,能和這些強隊交手就是最大的收獲。
可喜的是,相較于之前十幾年的“圈內”運動,棍網球近年在中國發展勢頭不錯。目前,北京、上海、深圳的棍網球運動發展較好,而成都是“後起之秀”,近些年在許多學校廣泛開展該項目,並舉辦多年齡段賽事。
成都大學棍網球隊有16名隊員進入備戰此次世運會的中國隊30人集訓名單,張藝馨、陳麗等5人進入最終的12人名單。
“能代表中國參賽特別榮幸,我感到身負使命,也希望能讓大家了解我們有這個項目。”陳麗說。
8月8日,中國隊球員陳麗(中)在與日本隊的比賽中拼搶。新華社記者 陳斌 攝
即使在美國,棍網球也不算是全國普及的運動。“在美國東部更流行,我們希望把它推廣到西部,並通過賽事傳播到世界各地。”美國隊選手卡茜迪·威克斯說。就項目普及而言,三年後的洛杉磯奧運會將是良機,屆時棍網球將作為正式比賽項目亮相。
被譽為“室內運動之王”的壁球,也被列為洛杉磯奧運會比賽項目。它不僅具有短距離衝刺、快速變向、立體空間擊球等特點,還兼具爆發力與策略性,具有“半小時高強度鍛煉”的高效,成為一些上班族喜愛的健身項目。
中國壁球隊領隊周捷表示,壁球在四川有一定的群眾基礎,身邊有不少朋友在打壁球。本屆世運會上,中國壁球隊不少場次的門票被搶購一空。
8月9日,中國選手殷子媛(右)在壁球女子單打16強遺材賽中擊球。新華社記者 李旭倫 攝
記者發現,許多壁球運動員對本屆賽事的四個玻璃球場感到驚訝,在他們看來這很不同尋常。
近年來,使用易于拆卸的玻璃球場成為國際壁球比賽的時尚,中國企業已獲得授權,生產此類場地,成都世運會就設置了四塊酷炫的藍色玻璃球場。世界壁球聯合會主席伍爾德里奇表示,這是中國率先引領的創造,推動了壁球場地向低成本、高適應性轉化,從而讓壁球比賽能更好地融入不同類型的社區,推動普及。
春江水暖鴨先知。在成都炎熱的夏天里,“NFL中國”卻感受到了春天的味道。
發展腰旗橄欖球運動,是NFL(美國職業橄欖球聯盟)國際化推廣的重要支點。隨著項目入選洛杉磯奧運會,以及成都世運會的帶動,“NFL中國”看到,腰旗橄欖球運動在中國具備了發展基礎。
7月27日,在成都工作生活的運動愛好者吳慶文(左四)在腰旗橄欖球比賽中。新華社記者 胥冰潔 攝
“NFL中國”是NFL于2007年在中國設立的辦事處,後來成長為NFL的子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早在2003年,NFL就開始在中國一線城市舉辦“蘋果種子計劃”訓練營,對體育老師和大學生群體進行橄欖球教練員和裁判員的培訓和認證。據介紹,NFL目前擁有1.8億中國粉絲。“NFL中國”也將繼續腰旗橄欖球的推廣,推動不同年齡段人群了解和參與該運動。
窺見“奧運潛力”的顯微鏡
當“新入奧”項目沐浴雨露,武術,承載著中國人的文化傳統,已經在本屆世運會上吸引眾多目光,等待奧運的青睞。
國際武術聯合會秘書長張玉萍在接受新華社記者專訪時表示,本屆賽事彰顯了武術的深厚文化底蘊與國際競爭力。她相信,武術項目終將進入夏季奧運會。
“過去我們可能出現小失誤仍能奪冠,但現在水平非常接近,競爭異常激烈。這標志著武術進入了新的歷史階段,不再是一花獨放,而是百花齊放。”張玉萍說。
8月12日,中國選手唐思碩(左)在武術男子散打56公斤金牌賽中。新華社記者 徐速繪 攝
2026年達喀爾青奧會,武術將首次成為奧林匹克係列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張玉萍透露,近期她到現場與達喀爾青奧會組委會進行了溝通,總體籌備情況很好。
“武術項目在世運會賽場上亮相,已經是一大成功。能夠進入達喀爾青奧會,則又是一個重要的里程碑,我們邁出了新的一步。”她說。
另一項中華傳統運動項目——龍舟,8月9日首次作為正賽項目亮相成都世運會。國際裁判趙曉俐說:“國外喜歡龍舟的人可能比我們中國人想象得更多。”
賽果證明了這一點。龍舟項目共誕生六枚金牌,坐擁東道主優勢的中國隊,竟沒能摘下一塊,獲得三金的印度尼西亞隊與摘下兩金的烏克蘭隊成為最大贏家。
8月10日,烏克蘭隊(前)在龍舟10人座2000米追逐賽決賽中。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龍舟的全球普及程度比較高是入奧的一大優勢。據統計,目前開展龍舟運動的國家和地區有近百個,但龍舟的劣勢在于器材重、人數多、場地大。不過,在世運會上,能夠看到龍舟近些年的改變。
本屆賽事,使用輕型材料的龍舟令人眼前一亮。賽事分為8人制和10人制,設置短距離比賽,並對女性選手比例做出規定,較傳統的賽龍舟更簡約、更包容。
奧林匹克研究專家、溫州大學教授易劍東介紹,目前來看,龍舟在2029年之前仍有機會衝擊2032年布里斯班奧運會。龍舟想要入奧,需要說服國際皮劃艇聯合會向國際奧委會提出申請,或者提前與布里斯班奧組委進行接觸,但最重要的是,必須獲得國際奧委會奧運會項目委員會的認可。
逐步完善的規則和標準,疊加悠久的歷史傳統和“同舟共濟”的精神內涵,已經在世運會上大放異彩的龍舟,正在拉近自己與奧運會的距離。
“非奧”項目的萬花筒
國際世界運動會協會主席何塞·佩魯雷納說:“世運會就像一個展示非奧項目魅力的櫥窗。如今,奧運舉辦城市擁有更多設項自主權,我們的責任是向全世界展示最好的(非奧)項目,供其選擇。”
隨著成都世運會的進行,很多原本鮮為人知的小眾項目,逐漸走入中國民眾視野。“新鮮感”“第一次”成為記者走訪過程中,觀眾提及最多的關鍵詞。
天府公園的浮士德球比賽現場,成都浮士德球隊隊員金冬一直在跟周圍觀眾介紹這項自帶“文藝范”的運動。“浮士德球又叫拳球或草地排球,名稱源自德國作家歌德的作品《浮士德》。這個項目在德國、奧地利、瑞士等德語地區較為流行。現在我們所在的場地,就是中國大陸的第一塊標準的浮士德球賽場。”
8月13日,奧地利隊球員穆萊納在浮士德球男子銅牌賽中救球。新華社記者 丁增尼達 攝
成都浮士德球隊主教練馮誠感慨道:“世運會讓更多中國民眾知道浮士德球。多樣性本就是體育文化的特徵之一,中國民眾樂于擁抱新事物,對新鮮運動的接受力很強。更多項目意味著更多種健身選擇和更豐富的生活方式。”
“張志恆加油!”在軟式曲棍球比賽的觀眾席,一群小朋友打著橫幅,為中國軟式曲棍球隊隊員張志恆吶喊助威。“張志恆是這群小朋友的教練,我們專門從上海趕來,為張志恆、為中國隊加油。”上海奧斯俱樂部教練陳小佳說。
中國軟式曲棍球國家隊助理教練商亮宇介紹,目前在青少年群體中,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接觸這個項目。軟式曲棍球有很強的機動性和多元性,一些曲棍球、冰球愛好者都願意參與到這個項目中。“這個項目對場地的要求沒有曲棍球、冰球那樣嚴格,有塊場地就可以打,想參與很簡單。”
8月12日,中國隊球員杜三洋(右一)在軟式曲棍球男子第七名爭奪賽中帶球進攻。新華社記者 梁旭 攝
從腰旗橄欖球、棍網球、壁球的“奧運新秀”蓄勢待發,到承載著文化底蘊的龍舟、武術閃亮登場,再到軟式曲棍球、浮士德球、尾波衝浪等項目展現獨特魅力,眾多曾鮮為人知的項目在世運會上找到了綻放的舞臺與發展的春天。
佩魯雷納說:“年輕人的心態改變了,不再只專注于特定(奧運)項目。我記得在我那個年代,所有焦點都在奧運會上。但現在的新一代對更多不同的運動項目持開放態度。我們不局限于專業(奧運)路線,而是擁抱更多元化的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