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世運會)舌尖上的世運:“中國味”圈粉“世界胃”
中新社成都8月13日電 題:舌尖上的世運:“中國味”圈粉“世界胃”
作者 王利文 賀劭清 袁牟知博
紅油在餐碗里輕輕晃出漣漪,巴拿馬柔術運動員阿羅塞梅納·雅克琳盯著碗里的紅油抄手,先用勺子舀起一勺湯試探,辣得吐舌卻又忍不住再嘗。這樣的鮮活場景,正在成都世運村和成都的街頭巷尾不斷上演。當來自世界各地的味蕾與中式美食碰撞,一場跨越國界的“舌尖對話”正酣。
8月6日晚,成都世運會外籍運動員等在成都望江樓公園品成都蓋碗茶。 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成都世運村餐廳的蒸汽里,藏著生動的舌尖對話。每日供應的數百種餐食中,回鍋肉、宮保雞丁的鮮香與地中海風味、歐陸經典菜肴交織。“龍抄手是我來成都就愛上的寶藏!”在世運村餐廳負責餐飲服務的老撾志願者安吉推薦道,除了享譽海外的火鍋、麻婆豆腐等“美食明星”,更多地道本地滋味正悄然俘獲“世界胃”。
泰國體操教練帕廷亞·汶亞克對此深有感觸。在成都嘗到辣中帶著微妙酸甜的魚香肉絲、焦香味層層遞進的甜皮鴨後,他刷新了對川菜的認知,“和泰國川菜館完全不同,這里的辣帶著層次”。
世運村周邊的火鍋店成了外籍參賽人士解鎖“四川熱情”的首選。火鍋翻滾間,不同語言的歡笑聲混著蒸汽升騰。有人舉著毛肚研究“七上八下”的涮燙技巧,有人把黃喉誤認成“海里的神秘食材”,還有人特意點上特辣鍋底,用大汗淋漓感受四川的“熱辣滾燙”。
而火鍋店旁的四川特產店,成了這份熱情的“見證者”。店員余思函記得,一位美國運動員抱著成堆花椒和火鍋底料約好次日再來:“要把這刺激又迷人的味道帶回家。”
8月6日晚,成都世運會外籍運動員等在火鍋巴士上品成都火鍋。 中新社記者 安源 攝
餐桌之上,飲食方式的碰撞更添趣味。一家中餐廳里,西北牛肉面的湯碗剛見底,奧地利手球隊運動員們的目光又盯上了剛出鍋的水餃,褶子捏得像花瓣,旁邊一小碟辣椒油蘸料正冒著細密的泡。用五天時間練熟了筷子的隊醫馬丁·倫普鮑爾輕巧一挑,水餃穩穩落進蘸碟,小口咬開,牛肉鮮香混著湯汁迸發,在舌尖留下回甘,“我們想嘗試更多新鮮的美食,通過這些味道,我們正一點點靠近中國文化”。
這樣的味覺探索,時有上演。荷蘭籍體操技巧評判員魯道夫·克洛彭布爾嘗過紅糖躄粑後,暫時“拋棄”了鐘愛的小籠包:“這米做的甜食軟軟糯糯,是從沒嘗過的奇妙味道。”
巴拿馬柔術運動員阿羅塞梅納·雅克琳在體驗多種四川滋味後坦言,最情有獨鐘的還是麻辣味型,“因為它最能代表四川的熱情與活力”。
餐桌外,零食袋里也藏著驚喜。烏克蘭蹼泳選手季莫申科·葉夫赫妮婭對著辣條、瓜子等“中國零食”兩眼放光,裝滿一包打算帶給媽媽:“了解一個國家,就得從它的味道開始。”
從世運村的一粥一飯到街頭巷尾的煙火升騰,各代表團成員在味蕾雀躍中讀懂成都的包容。一口口來自東方的滋味成了文化橋梁,讓“世界胃”在鮮香里共鳴,在滋味中相知。(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