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評中國|美麗中國: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時代回響
今年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20周年。 二十載光輝實踐,“兩山”這一重要理念已升華為新發展理念的重要內容,彰顯中國式現代化的鮮明特點,指引美麗中國建設不斷邁出新步伐,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寶貴范例。
山河煥發新顏,美麗中國畫卷舒展動人篇章。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產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兩山”理念指引下,我國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進污染治理和生態保護。今日中國,已成為全球空氣質量改善最為顯著的國家。2024年,全國339個地級及以上城市PM2.5平均濃度為29.3微克/立方米,優良天數比例平均達87.2%,藍天白雲漸成常態;水環境質量持續向好,3641個國家地表水考核斷面中,水質優良斷面比例達到90.4%,重點湖庫水質優良比例穩步提高;土壤環境風險得到有效管控,2024年全國受污染耕地和重點建設用地安全利用穩固保障,荒漠化、沙化土地面積持續“雙縮減”,提前實現到2030年土地退化零增長目標;森林覆蓋率穩步提升,草原綜合植被蓋度超過50%……萬里河山處處煥發生機,一幅山清水秀的生態畫卷正在神州大地徐徐展開,人民生態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綠色動能澎湃,高質量發展底色愈發顯清朗。保護生態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生態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兩山”理念重塑發展邏輯,推動經濟增長與資源消耗加速“脫鉤”。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年均3%的能源消費增速支撐了年均6%左右的經濟增長,單位國內生產總值能耗下降了26.8%,是全球能耗強度降低最快的國家之一。在“雙碳”目標引領下,能源結構綠色低碳轉型步伐鏗鏘有力,2024年非化石能源消費量佔一次能源消費比重達到19.7%,歷史性超越石油;可再生能源發電裝機超過全國煤電裝機,水電、風電、太陽能發電和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均穩居世界首位。據世界經濟論壇評估,中國在120個國家和地區的能源轉型指數排名中位居17,成為前20名中少有的主要新興經濟體。中國經濟“含金量”與“含綠量”齊頭並進,生動詮釋了綠色低碳是中國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與強勁動能。
理念輝映寰宇,全球生態治理閃耀中國智慧。生態文明建設關乎民族永續發展,也與人類命運休戚與共。中國理念與實踐跨越山海,贏得國際社會廣泛讚譽。2016年5月,聯合國環境規劃署發布《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中國生態文明戰略與行動》報告,高度評價中國生態文明戰略為世界貢獻了寶貴的“方案”與“版本”;庫布其沙漠治理奇跡獲頒聯合國“土地生命獎”,塞罕壩林場建設者榮膺聯合國“地球衛士獎”,這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綠色實踐的最高禮讚;聯合國前副秘書長、聯合國環境規劃署前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讚賞“中國是全球綠色轉型不可或缺的力量”;智利前駐華大使費爾南多·雷耶斯·馬塔認為,中國式現代化對發展內涵的深刻詮釋,在發展中國家引發強烈共鳴……中國堅定履行大國責任,矢志不渝推動構建地球生命共同體,為人類文明的綠色未來注入磅薄力量。
青山行不盡,大道滿霞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二十載的輝煌實踐,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中國式現代化道路的精彩演繹。這份綠色答卷,輝映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凝聚著高質量發展的深刻智慧,更彰顯著為全球生態文明建設貢獻中國力量的堅定擔當。面向未來,我們當繼續循此大道前行,讓美麗中國永續發展的壯美畫卷,在世界文明的星河中綻放更加璀璨的光芒。(明月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