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好評中國|“兩山”理念生根結果,美麗中國“點綠成金”

2025-08-15 13:12:00
來源:未來網
字號

  金風送爽,今天(8月15日)是第三個全國生態日。20年前的今天,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在安吉縣余村調研時,首次提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兩山”理念。廿載光陰書蝶變,山水城鄉煥新顏。在“兩山”理念的引領下,新時代中國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兩山”理念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意義重大而深遠,深刻揭示了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的辯證統一關係,打破了西方現代化進程中經濟與生態“二元對立”的思維局限、“先污染後治理”的路徑依賴,實現了對馬克思主義生產力理論的豐富與發展。山川披綠,林海生金,今天的中國發展,氣象萬千、生生不息;今天的人與自然,美美與共、相得益彰。

  “草木植成,國之富也。”黨的十八大以來,“兩山”理念凝聚起保護生態環境、踐行綠色發展的廣泛共識與行動自覺,引領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從理論到實踐發生歷史性、轉折性、全局性變化。比如,從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必須牢固樹立並切實貫徹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到黨的十九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將“增強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意識”寫入黨章,再到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必須牢固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站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度謀劃發展”,“兩山”理念始終與時代同向同行,鋪展開美麗中國壯闊畫卷。又如,從企業加速綠色轉型到鄉村發展生態旅遊,從社區推行垃圾分類到人們對“新能源汽車”青睞有加,“兩山”理念日漸深入人心。

  20年來,“兩山”理念“成績亮”“效果實”,引領綠色“蝶變”,厚植發展動能。看“綠水青山”,生態環境部數據顯示,2013年至2022年的十年間,中國重點城市細顆粒物(PM2.5)濃度累計下降57%,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下降34.4%,全國地表水Ⅰ到Ⅲ類水質斷面比例接近發達國家水平,土壤污染加重趨勢得到有效遏制。看“金山銀山”,中國構建了全球最大、發展最快的可再生能源體係,建成了全球最大、最完整的新能源產業鏈;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綠色產業蓬勃發展,山景、山居、山耕、山泉等都成為“致富寶”。高質量發展與高水平保護相輔相成,“兩山”理念既有“綠底色”,也有“金成色”。

  “兩山”理念是中國生態文明建設的基石,也為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中國方案。積極推動《巴黎協定》達成、簽署、生效和落實;作為主席國成功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COP15);推動全球能源綠色轉型,與100多個國家和地區開展綠色能源項目合作;與超30個國家及國際組織簽署環保合作協議,與31個國家共同發起“一帶一路”綠色發展夥伴關係倡議……今天的中國,已經由全球環境治理的參與者轉變為引領者,為解決全球性環境問題,建設清潔美麗、綠色低碳、生態友好的世界貢獻了中國力量。“兩山”理念已被納入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實踐案例,也體現了其全球示范價值。

  青山不墨千秋畫,綠水無弦萬古琴。二十年滄桑巨變,波瀾壯闊;二十年奇跡叢生,真理閃耀。今天的“兩山”理念,早已超越一村一地的實踐,深植于中國式現代化的宏偉藍圖中,落筆于全球綠色轉型的重大命題里。以青山為筆,以綠水作墨,中華大地定將涌現出更多“點綠成金”的故事,全球發展定將勾勒出更清晰的綠色轉型“路線圖”,“兩山”理念還將譜寫出更多“功在當下,利在千秋”的嶄新篇章。(呂品)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