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國際銳評堶戰後80年,日本的“歷史健忘症”該治治了

2025-08-15 16:04:00
來源:央視新聞客戶端
字號

  “若不知加害歷史,則可能重蹈覆轍。”在近期日本民間團體舉辦的一個展示二戰期間日軍侵略暴行的展覽上,志願者中井恭子的話,道出了他們連續十年舉辦展覽的原因。戰後80年,在8月15日這個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紀念日,這樣的聲音更具警示意義。

  銘記這段歷史,是為了從中吸取教訓,珍惜來之不易的和平。二戰期間,日本軍國主義發動的侵略戰爭和實施的殖民統治,給眾多國家帶來深重災難。其中,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時間最早、持續時間最長,傷亡人數超過3500萬。1945年8月15日,日本接受《波茨坦公告》,宣布無條件投降,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和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取得了最終勝利。

  前事不忘,後事之師。然而,80年過去了,日本的表現讓世界感到它患上了“歷史健忘症”。一些日本政客和右翼勢力設法推卸戰爭責任,將當年中國的正當自衛反擊污蔑為“挑釁”。同時,他們篡改歷史教材,否認鐵證如山的南京大屠殺和“慰安婦”問題,並且淡化自身加害在先的事實,刻意放大“原子彈受害者”身份,企圖混淆視聽。最新的一個表現是:因受右翼勢力阻撓,日本政府打破自1995年“村山談話”以來在“逢十”周年發表歷史問題談話的慣例,改由首相發表“個人見解”。這被外界批評為日本在歷史問題上的倒退。

  歷史認知出現錯亂,現實就會行差踏錯。近年來,國際形勢變亂交織、錯綜復雜,日本右翼勢力借機推進修改和平憲法,持續擴充軍備,試圖復活軍國主義。從防衛預算連年大幅增長,到實質突破“專守防衛”原則;從推動構建“亞太版北約”,到新版《防衛白皮書》稱中國是“前所未有的最大戰略挑戰”並在臺灣問題上指手畫腳,日本一係列危險動向,嚴重破壞戰後國際秩序,威脅亞太地區和平安寧,引起亞洲鄰國和國際社會高度警惕和深切擔憂。

  日本這些行徑的背後,除了抱持錯誤歷史認知之外,與美國近年來為推進所謂“印太戰略”、默許日本突破和平憲法不無關係。中國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姜躍春向《國際銳評》分析說,2024年《美日安保條約》升級版將美日同盟定位從“防禦”轉向“攻守兼備”,這種軍事松綁讓日本在危險道路上愈發有恃無恐。此外,隨著中國的發展壯大特別是高技術領域崛起突破,日本的戰略競爭焦慮加劇,對華政策的對抗性隨之上升。這給日本歪曲歷史提供了更多現實土壤。

  731部隊原隊員胡桃澤正邦用口述證言向公眾揭露了731部隊的罪行。

  近年來,隨著南京大屠殺真實影像、731部隊活體實驗記錄等一係列檔案公之于眾,日本右翼編織的謊言不斷被擊破。一些日本民眾在接觸真實歷史後感到震驚甚至崩潰。日本學者石田隆至指出,日本政府在歷史認知上的雙重標準,根本無法讓戰爭受害者信服。與此同時,國際社會對日本美化侵略歷史、軍事擴張行徑批評聲不斷。印尼前外長納塔萊加瓦指出,日本增加防衛費與其“不會成為軍事大國”的承諾背道而馳;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就日本擴充軍備強調,戰爭不是解決問題的方式,日本應該減少挑釁。

  昭昭前事,惕惕後人。80年過去了,歷史的審判仍未結束。正如原日軍731部隊成員清水英男所說,“如果還不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真正的歷史,那日本就沒有未來可言”。想成為“正常國家”,日本靠篡改歷史和軍事擴張得不來,唯有端正歷史認知、真誠道歉謝罪、與鄰為善為伴,才能走向和平未來。今年“8·15”,日本的“歷史健忘症”該治治了!

  (國際銳評評論員)

[責任編輯:楊永青]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