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習近平的民生之問堶“今後村民收入靠什麼?”

2025-08-17 08:47:0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中新網8月15日電 題:習近平的民生之問 | “今後村民收入靠什麼?”

  “今後村民收入靠什麼?”

  聽到時任余村黨支部書記鮑新民關于村里關停礦山、水泥廠的匯報,習近平同志關切地詢問道。

  這一幕發生在20年前。2005年8月15日,時任浙江省委書記習近平來到正處在轉型十字路口的余村調研。

  余村是浙江湖州安吉縣天荒坪鎮下轄村,三面環山,自然環境優越。上世紀80年代,余村依靠豐富的石灰岩資源發展“石頭經濟”,一度成為安吉首富村。不過,錢賺到了,環境也破壞了,“村民不敢開窗,山上連筍都不長”。

  2003年1月,在習近平同志推動下,浙江成為全國生態省建設試點省。在湖州的礦山整治中,余村的礦山和水泥廠陸續關停,2004年,余村村集體收入從300萬元直線下滑至20萬元。

  20年前,在余村簡陋的村委會會議室里,習近平同志關于村民收入的提問,是余村村民最關切的事。

  “我們也在想辦法,村里有幾戶人家也辦了農家樂,收入還不錯,看來以後要靠生態旅遊、農家樂,靠著青山吃青山了。”當時,鮑新民這樣回答。

  習近平同志在聽取余村發展模式轉變的匯報後,一段經典論述就此誕生:“下決心停掉一些礦山,這個都是高明之舉。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我們過去講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實際上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

  在那個慣于以GDP論英雄的時期,環境與發展如何兼顧,不單單是余村的困惑,也是整個中國面臨的課題,破解這一難題,習近平同志關于“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論述,以撥雲破霧的遠見卓識為人們提供了耳目一新的思路。

  余村調研後不久,習近平同志在《浙江日報》“之江新語”專欄發表文章《綠水青山也是金山銀山》指出,“如果能夠把這些生態環境優勢轉化為生態農業、生態工業、生態旅遊等生態經濟的優勢,那麼綠水青山也就變成了金山銀山”。

  解剖麻雀、洞察規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以一種深入淺出的方式,精辟揭示了經濟社會發展與生態環境保護之間的辯證統一關係。

  思路一變天地寬。

  20年過去,如今的余村已變成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的“最佳旅遊鄉村”,2024年,接待遊客122萬人次,旅遊收入達6000萬元。

  20年過去,發端于余村的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在中國遍地開花結果,點燃了逐綠而行的燎原之勢,描繪出一個又一個山鄉巨變。

  2020年3月30日,習近平總書記再次來到余村考察調研。在一家農家樂小院里,總書記同老村支書和返鄉創業村民代表拉起家常。

  當聽說村里的農創客“葡萄一串最高賣出268元”時,總書記高興地說,這里的山水保護好,繼續發展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生態本身就是經濟,保護生態,生態就會回饋你。

  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

  20年來,從一個小山村走出的發展理念,為中華大地繪就綠水青山的美麗畫卷,為新時代中國帶來真金白銀的發展動能。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