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7個月鐵路貨運“成績單”出爐 多項新服務助力鐵路物流降本增效
央視網消息:記者從國鐵集團獲悉,2025年1至7月份,鐵路貨運量創出歷史同期新高,重點物資運輸保障有力,為保障國民經濟平穩運行提供了有力支撐。
數據顯示,1至7月,國家鐵路累計發送貨物23.31億噸、日均裝車18.33萬車,同比分別增長3.3%、4.1%。
煤炭等重點物資運輸效率提升。進入暑運以來,新疆、山東、山西等煤炭運輸重點省區,克服汛期極端天氣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重點物資應裝盡裝、高效送達。
在山東,日照車輛段對煤炭運輸實行“優先檢車、隨到隨檢”,電煤列車在站停留時間由80分鐘縮短至45分鐘。
在新疆,疆煤外運開辟綠色通道。烏將鐵路紅沙泉站僅用1小時就完成了一列3500噸煤炭專列的裝車任務,為河南等地送去電煤。
國鐵烏魯木齊局調度所綜合分析室副主任葉松介紹,百輛萬噸煤炭列車裝車時間從以前的4至5小時壓縮到2小時內,單列煤炭裝車由以前的2小時壓縮到現在的1小時以內。
1至7月,國家鐵路共發送煤炭11.96億噸,其中,電煤8.16億噸,鐵路直供電廠存煤保持較高水平。礦建材料、冶煉物資、糧食運量同比分別增長13.6%、8.2%、12.7%。
新服務持續優化 促進鐵路物流降本增效
在運量穩步增長的同時,物流服務品質也在不斷提升。2025年以來,鐵海聯運、物流總包、運費貸等新服務持續優化,促進了鐵路物流降本增效。
在雲南,一家經營了15年的貿易公司2025年首次享受到了鐵路運費貸的紅利。
2025年以來,國鐵集團推動“運費貸”等物流金融服務提質擴容,客戶累計獲得授信總額214.1億元。目前,已在重慶、四川、雲南、廣西、湖北等多省市開展服務。貨運企業累計運費超過1億元,就可從金融機構獲得15天的資金周轉期,降低物流成本約10%。
鐵路“門到門”的物流總包服務持續推動大宗貨物運輸“公轉鐵”。2025年前7個月,累計簽訂物流總包合同運量達12.75億噸。
同時,鐵路與航運企業合作持續深化,鐵路95306平臺上線60條多式聯運“一單制”產品線路。上半年,來自重慶的新能源汽車,以“鐵路籠車+滾裝船”的模式分批運抵欽州港,高效中轉助力新能源汽車加速“出海”。
國鐵南寧局廣西沿海鐵路公司欽州港東站副站長趙堅介紹,他們將汽車卸車時長由每列30小時降至10小時,實現新能源汽車“到達、對位、卸車”三個環節高效銜接。
2025年前7月,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累計運輸貨物87.2萬標箱,較2024年同比增長75.3%。國家鐵路累計發送鐵水聯運集裝箱貨物976萬標箱,同比增長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