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新思想引領新徵程】保護好黑土地 築牢國家糧食安全根基

2025-08-25 19:41:00
來源:央視網
字號

  央視網消息(新聞聯播):黑土地,被譽為“耕地中的大熊貓”。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黑土地保護作為一件大事來抓,把黑土地用好養好。從2015年我國開始實施“東北黑土地保護利用試點”項目以來,十年間,東北黑土區不斷提升耕地質量,推動黑土地保護取得顯著成效,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奠定了堅實基礎。

  

  眼下,正值秋糧田管的關鍵期,玉米拔節生長、水稻揚花吐穗、大豆結莢鼓粒。東北地區是我國秋糧的主產區,擁有約109萬平方公里的黑土區,這里不僅是我國最肥沃的土地,更是我國最大的商品糧生產基地。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黑土地保護,多次深入東北考察,了解黑土地保護利用的情況。在吉林考察時,總書記強調,要採取有效措施切實把黑土地這個“耕地中的大熊貓”保護好、利用好,使之永遠造福人民。在黑龍江考察時,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強化數字技術和生物技術賦能,優先把黑土地建成高標準農田,切實把黑土地保護好。

  

  為了有力有效推動黑土地保護,國家將黑土地保護工程實施情況納入耕地保護和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考核,東北四省區陸續出臺地方黑土地保護條例,與2022年施行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黑土地保護法》形成了上下銜接、係統完備的黑土地保護法律規范體係。此外,在高標準農田建設過程中,東北四省區大力推廣保護性耕作、有機肥還田等農藝措施。同時,通過第三次全國土壤普查,全面調查清楚了黑土地的類型、分布、數量、質量等情況,科學評估了黑土地的質量狀況,並根據這些數據調整優化了需要保護的范圍。

  

  今年,我國繼續在東北地區實施黑土地保護性耕作1億畝以上。眼下,各地正因地制宜,不斷創新黑土地保護舉措。吉林省地處東北平原黑土地核心區,近九成耕地都是黑土地。為了解決土壤退化和有機質流失的情況,吉林依據東、中、西部黑土區不同的特點,因地制宜構建黑土地保護路徑,示范推廣5種保護性耕作技術。

  

  全國第一產糧大省黑龍江,擁有典型黑土耕地面積1.56億畝。針對黑土地變薄、變瘦的問題,黑龍江大力推廣新型免耕播種機,讓秸稈粉碎深翻還田,變廢為寶。同時,通過研發黑土稻田的土壤健康培育技術,實現黑土地力持續提升。

  

  今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加強東北黑土區侵蝕溝治理。在遼寧,當地採用柳編護溝、秸稈填埋等生態治溝技術,持續整治侵蝕溝問題。內蒙古按照“一溝一策”的原則,因地制宜採取工程、植物和生態措施相結合的方式實施水土流失治理。數據顯示,“十四五”以來,東北黑土區累計治理侵蝕溝3.3萬條,保護和恢復耕地792萬畝,每年可增加糧食綜合生產能力1.9億斤。

  

  從單一技術的“點”到係統治理的“面”,中國的黑土地保護和利用正邁入新階段,不僅為保障糧食安全奠定基礎,更為全球黑土可持續利用貢獻“中國方案”。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