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扎實推進,中國經濟煥發蓬勃生機
8月22日上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新聞發布會,國家市場監管總局介紹,“十四五”以來,我國質量水平顯著提升,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運行更加規范,市場循環有效暢通。各項經濟指標穩步向好,充分證明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改變,高質量發展已成為新時代中國經濟的鮮明特徵。
質量強國建設步伐堅實,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力。質量是強國之基、立業之本。“十四五”以來,國家層面推動發布《質量強國建設綱要》《國家標準化發展綱要》,標志著宏觀質量政策體係更加健全完善。全國建成質量基礎設施“一站式”服務站點2372個,形成覆蓋廣泛、功能完備的質量服務網絡。五年來,我國制造業質量競爭力指數、生活性服務、公共服務質量滿意度分別提高到85.86、81.33、81.62,反映出我國質量建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產品質量、服務質量、工程質量整體水平穩步提高。同時,通過開展質量強企強鏈強縣行動,累計實施重點攻關項目4271個,解決質量堵點卡點問題1.8萬個,有效增強了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質量提升行動為經濟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實現產業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推動形成現代化產業體係,為中國式現代化奠定了良好發展基礎。
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市場主體活力充分釋放。營商環境是培育市場主體的沃土,是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我國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全面完成“證照分離”改革,建立統一的經營主體準入制度,實施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實現企業開辦“一網通辦”,極大激發了全社會創業創新熱情。“十四五”以來,企業凈增1999.9萬戶,個體工商戶凈增3394.6萬戶,市場主體數量呈現爆發式增長,成為推動經濟發展的生力軍。此外,今年前7個月,國家開發銀行發放先進制造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貸款3850億元,同比增長51.3%,為制造業轉型升級、技術攻關、成果轉化提供了全生命周期金融支持。資金重點投向高端裝備制造、新材料等重點產業鏈,有效促進了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市場主體的蓬勃發展和金融活水的精準灌溉,匯聚成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內外貿一體化推進,新發展格局加速形成。加快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對促進經濟發展、擴大內需、穩定企業具有重要作用。今年以來,面對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我國外貿展現出強勁韌性。前7個月進出口實現3.5%的增長,呈現量質齊升的良好態勢。對新興市場進出口增長5%,佔比達到65.5%,其中對東盟、非洲進出口分別增長9.4%和17.2%。機電產品出口增長9.3%,佔比60%,智能家居、電動汽車、工業機器人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保持較高出口增速。中西部地區外貿進出口增長顯著,中部六省增長11.6%,西部十二省區市增長10.5%。國內消費市場活力持續釋放,前7個月農村網絡零售額同比增長6.4%,農產品網絡零售額增長7.4%。7月份全社會用電量同比增長8.6%,其中第一產業用電量增長20.2%,第三產業用電量增長10.7%。數據表明,我國內需潛力持續釋放,內外貿一體化進程加快推進,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正在加速形成。
中國經濟發展前景廣闊,活力澎湃。面向未來,我們要堅定不移推進質量強國建設,不斷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開好局起好步作出新的更大貢獻。(甄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