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卓瑪央宗的創業團隊趕上了好政策

2025-09-16 15:53:00
來源:人民日報客戶端
字號

  “靠黨的好政策創造幸福生活。”短短6年,卓瑪央宗和她的大學生創業團隊,從一家小小的打印店起步,發展出7家企業,帶動40多位鄉親在家門口順利就業。這正是高原青年借著“政策東風”逐夢雪域、助力鄉村振興的真實寫照。

  返鄉立業,政策托底開小店

  時間拉回2019年,大學剛畢業的卓瑪央宗,懷揣著對家鄉的牽挂,回到林芝市察隅縣察瓦龍鄉。瞧見身邊不少年輕人回鄉創業,她也動了念頭:“既能實現自身價值,又能給家鄉出份力,多好。”她打聽到,國家和地方為大學生返鄉創業出臺的政策十分給力,讓她心里有了底。

  近年來,察隅縣為鼓勵像卓瑪央宗這樣的年輕人返鄉創業,推出了不少實在舉措。稅務方面,增值稅小規模納稅人月銷售額10萬元以下可免徵增值稅;資金支持上,人社部門提供最高30萬元的創業扶持資金;場地水電方面,依托當地政策每年最多能減免2.4萬元費用……正是有了這些“真金白銀”的支持,卓瑪央宗聯係到6名和她一樣想為家鄉出力的返鄉大學生,利用鄉政府免費提供的40平方米門面房,開起了察瓦龍鄉第一家打印店——這也是他們創業夢啟航的地方。

  初遇難題,稅務上門破困局

  初入創業之路,哪有一帆風順!

  剛開店的時候,難題一個接一個:作為鄉里第一家專業打印店,鄉親們對“定制化打印、臺賬制作”等服務還不熟悉,初期客源寥寥;團隊湊的啟動資金本就緊張,買打印機、進耗材更是得“一分錢掰開花”;幾個剛走出校園的年輕人沒經驗,從記賬收款到設備維護都得摸著石頭過河,經營管理常常手忙腳亂......就在大家圍著難題犯愁時,當地稅務部門的工作人員主動找上了門。

  “當時稅務同志拿著政策清單,逐條給我們講解,哪些優惠我們能享,怎麼申報、需要啥材料,說得特別清楚。”卓瑪央宗回憶道。在稅務幹部的指導下,他們順利享受到了創業初期的稅收減免,省下來的錢正好用來更新打印機、拓展業務。慢慢的,打印店的生意越來越穩,來打印資料、制作臺賬的鄉親越來越多,團隊成員心里也更有底氣了:“原來政策不只是紙上的文字,是實實在在能幫我們渡過難關的依靠。”

  圖為稅務幹部上門輔導大學生創業團隊操作電子稅務局業務。

  拓展版圖,政策賦能擴規模

  打印店穩定運營後,卓瑪央宗的創業團隊並未止步。

  在家人的支持下,他們又開起了咖啡店。這時,政策好似“及時雨”,又送了過來:不僅獲得6萬元國家創業補貼,每年還有2萬元的水電補助,此外,由于咖啡店是個體工商戶,還能享受個人所得稅減半徵收的優惠。

  “省下的錢,我們用來採購更好的咖啡豆、提升服務,沒多久,咖啡店就成了鎮上人常光顧的地兒。”卓瑪央宗笑著說。

  6年間,卓瑪央宗的團隊探索出一套“1+N”發展模式——以最初的租賃店作“孵化器”,陸續開起咖啡店、建材公司等7家企業。大家共同接單、彼此引薦客戶、分攤成本,構建起抱團發展的“小網絡”。這期間,當地“雙創”主管部門始終相伴,根據不同企業狀況提供“量身定制”的服務。

  就拿建材公司來說,採購原材料、銷售建材會涉及不少稅務問題。稅務人員特意上門,手把手教他們如何抵扣進項稅額、怎樣準確申報納稅。“起初我們擔心算錯稅、漏報稅,現在有稅務同志指導,既合規又能享受優惠,心里特別踏實。”卓瑪央宗說道。如今,團隊每年能享受的稅收優惠超過5萬元,這些實實在在的資金都化作了企業發展的動力,推動生意越做越紅火。

  如今,卓瑪央宗的團隊已然成為察瓦龍鄉的“創業標桿”,40多位周邊農牧民在他們的企業里穩定就業,無需再背井離鄉尋工作。“我們能走到今天,全靠黨和國家的好政策,還有稅務部門的暖心助力。”卓瑪央宗說,她和團隊始終心懷感恩,一心想著為家鄉多辦實事。

  展望未來,團隊還打算進一步拓展業務,帶動更多鄉親增收致富。在這片雪域高原上,這群年輕人正以奮鬥書寫答案:只要緊跟政策步伐、依靠勤勞雙手,青春之花定能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綻放得愈加絢爛。(通訊員:魏晨光)

[責任編輯:房琳琳]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