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光明論壇】推進服貿創新發展 加快建設貿易強國

2025-09-17 09:54:00
來源:光明網-《光明日報》
字號

  【光明論壇】

  作者:魏 浩(北京師范大學經濟與工商管理學院副院長、教授)

  近日,2025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成功舉辦,吸引近2000家企業線下參展、5600家企業線上亮相,共達成建築、信息技術、金融等領域超900項成果,精準醫療、超高清視聽、光量子計算機、倣生細胞傳感器等方面的新產品在本屆服貿會上進行了首發。努力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服務貿易盛會,是貫徹落實高水平對外開放的具體舉措,有利于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加快建設貿易強國。

  近年來,我國產業結構調整優化,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佔比穩步提升,對經濟增長的支撐作用明顯。從現實情況來看,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服務消費需求和佔比整體都表現為增加的態勢,我國居民消費從以商品消費為主向商品和服務消費並重轉變。在人工智能快速發展的今天,部分服務可以通過網絡在線提供和交付,改變了傳統服務貿易的發展模式,重構了服務貿易的交易屬性,催生了服務貿易的新業態新模式,服務貿易進入新的發展階段,這將重塑國際貿易格局以及世界各國的產業結構,為我國服務業以及服務貿易的發展帶來新機遇。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創新提升服務貿易”,《關于以高水平開放推動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等政策相繼出臺與發布,都明確了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是培育外貿新動能、加快建設貿易強國的重要舉措。在具體實踐方面,從2016年至2023年,在28個地區開展了3輪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重點探索與服務貿易發展相適應的管理體制、促進機制、政策體係、監管制度、開放路徑、發展模式,累計向全國推廣157項試點經驗和案例。通過實施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試點城市圍繞消費升級、新興產業、綠色轉型等重點領域制定地方標準21項,向全國進行了復制推廣,引領帶動了全國服務貿易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國服務貿易發展較快,規模位居全球前列。隨著外部環境變化和國內產業結構調整,我國把加快服務貿易創新發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動服務貿易制度型開放,加強與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對接,進一步壓減跨境服務貿易負面清單,有序放寬服務領域市場準入,規范服務領域許可、資質和技術標準,破除各類隱性壁壘。在進口方面,主動擴大優質服務進口,修訂鼓勵進口服務目錄,鼓勵國內節能降碳、環境保護、生態治理等技術和服務進口,聚焦國內居民消費升級需求,推動醫療健康、文化娛樂等優質生活性服務進口,以高質量進口加快我國服務業高質量發展、生活質量提高。在出口方面,繼續鼓勵傳統優勢服務出口,“中國遊”“中國購”等火爆出圈,推動中國服務貿易規模持續擴大;拓展特色服務出口,支持金融、咨詢、設計、認證認可、法律、調解、仲裁、標準化等專業服務機構提升國際化服務能力,發展“互聯網+中醫藥服務貿易”,培育新的服務出口增長點。

  加大配套政策支持力度,加強風險防范和監管。在配套政策方面,繼續加快推進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擴大電信、醫療、教育等領域開放試點,將更多服務消費領域納入《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擴大服務業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通過利用外資助力國內服務業做大做強;推動服務貿易與高端制造業融合發展,支持制造業企業對外提供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專業化、綜合性服務;聚焦服務貿易發展過程中遇到的痛點堵點難點,從財稅、金融、便利化等方面制定務實的支持措施,不斷優化政策環境,加大力度支持服務進口和出口。在風險防范和監管方面,建立對服務貿易領域重大開放舉措的風險評估、監測、預警和防控機制,加快在各類試點示范平臺先行先試,提前識別潛在風險,評估風險承受能力;優化保稅監管模式,支持各地區依托綜合保稅區開展“兩頭在外”的研發、檢測、維修、文物及文化藝術品倉儲展示等業務;以前基于傳統貿易方式建立的服務貿易監管模式,已經無法完全適用人工智能發展催生的服務貿易新業態,亟須加快探索構建與之相適應的監管和治理體係。

  總的來說,在服務業已經成為全球經濟的支柱性產業、服務業國際投資和服務貿易日益成為推動全球經濟發展重要力量的背景下,我國統籌發展和安全,不斷完善服務貿易發展相關政策,提高服務貿易的開放水平,擴大服務貿易規模,提高服務貿易佔比,既為我國經濟發展和外貿發展培育新動能,又為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注入更多“中國動力”。

  《光明日報》(2025年09月17日 03版)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