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澆友誼之花 結合作碩果 “數”看東博會發展歷程

2025-09-17 10:03:00
來源:新華網
字號

  自2004年首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以下簡稱“東博會”)在南寧落地以來,每年金秋時節,中國與東盟國家的朋友一次次共赴盛會之約,該展會已成為連接中國與東盟的“經貿橋梁”。其發展軌跡,不僅見證了中國—東盟雙邊貿易的跨越式增長,彰顯出強勁的合作韌性與潛力,更勾勒出中國與世界攜手共進、合作共贏的絢麗前景。

  讓我們用一組數據,帶你走進東博會的發展歷程,見證中國與東盟從經貿往來到全方位合作的深度融合。

  客商展位數量呈數十倍增長

  作為區域合作的“窗口”,東博會在展位數、展覽面積、參展主體等核心指標上呈現長期增長並且不斷優化。

  在總展位數方面,東博會首屆總展位數為2506個,2024年已增至6493個,其中首次增設的桂林展區展位為1093個。

  展覽面積大幅擴展,凸顯出展會承載力提升。從首屆的5萬平方米增至第21屆南寧展區的19.2萬平方米,展覽面積創歷史新高,為更多企業提供國際展示與交流機會。

  參展企業數量也在穩步攀升。2004年共有1505家企業參展,到了2024年,南寧+桂林展區合計3300家,企業參與熱情高漲。參展客商數量也從2004年的1.8萬人增加至2024年的22.5萬人,增長了11.5倍,充分體現了東博會日益增強的區域影響力。

  近萬家企業雲上覓商機

  2020年首次推出“雲上東博會”,免費為中外企業提供線上展示、在線洽談和會議、直播推廣和跨境電商等功能。

  5屆累計吸引9473家企業參展“雲上東博會”,每屆平均約2000家企業參與,顯示出平臺黏性和可持續性。經貿活動總數達411場,實現從“量增”到“質優”、從“廣覆蓋”到“精準對接”的轉變,數字化服務能力持續提升。

  依托技術賦能與智能匹配,“雲上東博會”有效突破地域限制,提升了經貿合作實效,為東博會創新發展注入新動能。

  雙邊貿易將跨越萬億美元大關

  東博會的平臺效應助推了中國—東盟貿易的顯著增長,也促進了廣西與東盟國家的經貿往來。

  從2004年的1058.83億美元,到2024年的9823.4億美元,中國與東盟雙邊貿易額增幅為827.7%,經貿合作持續深化。其中,2010年、2021年增速尤為突出,分別為37.5%和28.1%,展現出強勁的合作韌性。

  廣西與東盟的進出口貿易額從2004年的10億美元,攀升至2024年的3978.2億元,創下歷史新高。其中,2023年、2024年同比增速分別達22.8%、17.2%,呈現平穩向好的增長態勢。

  多元展品薈萃東博會

  從香米、榴蓮、貓屎咖啡等特色農產品,到智能養豬一體化項目、稻-漁共生互促係統、數字桑蠶雲平臺等數字農業新賽道;從乳膠枕、紅木家具等資源型制作工藝,到全屋智能係統、可移動“太空艙”住宅等智能新方案。東博會的展品變遷,勾勒出中國與東盟合作從“特產貿易”到“精深加工”,再到“智慧協同”的升級之路。

  今年第22屆東博會上,將有來自全球45個國家和地區的3200家企業參與展出,展覽總面積達16萬平方米,展區首次創設1萬平方米的人工智能專館和新質生產力專館。近200家頭部企業、獨角獸企業、初創團隊將集中亮相。AI+AR眼鏡、阿里雲AI Stack大模型一體機、沉浸式AR、AI人形機器人等約1200項國內外前沿產品將亮相東博會。

  在“黃金十年”里,東博會推進商品貿易和基礎設施合作,廣西與東盟貿易額從2004年的10億美元增長到2013年的375.25億美元,增幅為3652.5%,雙邊貿易額年均復合增長率約為17%。自2014年進入“鑽石十年”以來,東博會聚焦拓展新領域和培育新動能,從以貿易為主轉向投資合作、民生服務、先進技術等多層次合作。2023年起,東博會步入“鑲鑽成冠”新階段,展會規模持續擴容,總展位數從5400個增長至6493個,為中國—東盟經貿合作搭建了更廣闊的平臺。

  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將于9月17日至21日在廣西南寧舉行,這場盛會將在深化經貿協作、推動產業聯動、促進民心相通等方面持續發力,為構建更為緊密的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注入新動力。(李宇安、李穎、林錦泉)

  數據來源:廣西國際博覽事務局

[責任編輯:滕丹丹]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