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中國臺灣網移動版

走近石泉池河養蠶故事 外國記者感嘆中國鄉村振興新進程

2025-09-19 21:16:00
來源:環球網
字號

  一枚1984年出土于陜西省安康市石泉縣池河鎮的漢代鎏金銅蠶,曾靜靜地訴說著千年前絲綢之路的輝煌歷史。如今,池河鎮這個西北第一蠶桑大鎮,正通過數字技術與傳統蠶桑產業的深度融合,探索出一條傳統產業改造升級、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創新路徑。

  這枚曾經見證古絲綢之路輝煌的鎏金銅蠶,正在見證著新時代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9月18日,2025“走讀中國”國際媒體交流項目記者團抵達石泉縣,來自俄羅斯、哈薩克斯坦、白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格魯吉亞等11個國家的12位外媒記者與國內主流媒體記者組成聯合採訪團,走進石泉縣明星村及相關蠶桑產業園區,實地探訪傳統產業與現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新圖景,感受到中國鄉村振興的強勁脈動。

  

  產業蝶變:蠶桑園區延伸出的“三產融合”

  石泉縣池河鎮明星村是本地產業升級的典型代表。全村面積11.6平方公里,人口3426人。近年來,明星村緊扣農旅融合、文旅融合、三產融合的發展思路,把蠶桑、養殖和鄉村旅遊有機結合,走出了一條特色產業驅動的鄉村振興之路。

  眼下的明星村,已建成西北規模最大的蠶桑產業園區,並成功創建國家AAA級景區。全村年養蠶6000張、出欄生豬3.6萬頭、養雞20萬羽,全村總產值達2億元,村集體經濟收益50.6萬元,群眾人均收入23692元。

  更值得一提的是,蠶桑產業鏈條不斷延伸:從一產的單一桑園到果桑採摘、蛋白桑體驗、觀賞桑旅遊;從二產的桑葉茶、蠶絲被、果酒、文創產品到特色旅遊商品;再到三產的研學旅遊、民宿餐飲等新型業態。單一的農業生產被拓展為一二三產全面融合的發展格局,實現了“桑園變景區、舊宅變民宿、農民變股東”的美麗蝶變。

  

  數智賦能:傳統產業轉向自動化

  在明星村集約化養蠶室,記者們看到了令人耳目一新的“智慧養蠶”,物聯網環境監測係統、石墨烯變頻地暖、超聲波加濕、空氣質量傳感檢測等先進技術被廣泛應用。

  依托綜合運用小蠶共育智慧化、大蠶飼養省力化、上簇營繭自主化、蠶繭收購電子化、生產設備現代化、蠶輔服務數字化“六化”技術,養殖周期大大縮短,蠶繭品質全面提升,養殖批次也隨之增加。

  今年石泉蠶繭的最高收購單價達到每斤36.6元,平均價格比往年高出5.5元,生絲等級從4A級提升至6A級。蠶農每張蠶可直接增收600至1500元。

  吉爾吉斯斯坦Koom Press 通訊社記者卡拉曼·西雅古爾在現場參觀後感嘆:“在這里,傳統與創新在同一個地方並存。通過綜合監控顯示器,我們可以看到大廳、稱重、農產品運輸等狀態……一切都是自動化的;(工廠)通過天氣預報來防止蠶生病,還會給它們接種疫苗。我們還看到人工智能完美地在這里(應用)。”

  

  歷史底蘊:2000年桑蠶文化薪火相傳

  石泉縣興桑養蠶的歷史可追溯至西周,漢唐時期更是繁盛。當地出土的“鎏金銅蠶”,被譽為“絲路之源”,印證了石泉在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地位。“十四五”以來,石泉堅持“立桑為業、多元發展、科技賦能、多產融合”,構建現代蠶桑產業體係。

  目前,全縣擁有桑園7.6萬畝,覆蓋139個村和社區,帶動1.9萬余戶農戶。2024年養蠶8.8萬張,產繭3630噸,產業總產值達19.5億元。產業鏈條已延伸至繅絲織綢、文創旅遊和電商銷售,形成了國內外市場兼顧的多元格局。

  石泉還打造了“石泉蠶絲”“石泉桑蠶繭”兩大國家地理標志產品,“石泉蠶絲”入選中歐地理標志協定保護名單。以“石泉蠶桑宴”為代表的地方美食,成為叫響全國的“石泉食美”品牌。

  

  國際視野:從絲路起點走向“一帶一路”

  石泉的探索不僅帶動了當地農民致富,也為“一帶一路”共建國家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板。

  阿塞拜疆國家新聞社記者納西米·巴巴耶夫在參訪後表示:“如果將中國技術同阿塞拜疆良好的資源條件等優勢結合起來,我認為這可以促進阿塞拜疆的絲綢生產,使其達到新的水平,進入新的市場,比如土耳其、阿拉伯國家和非洲地區國家,但要做到這一點,需要將中國技術、阿塞拜疆的傳統產業和自然資源結合起來。”

  

  持續奮進:一片桑葉映照鄉村振興路

  如今的石泉縣,正以“一片桑葉富裕一方百姓、一枚金蠶助推鄉村振興”為目標,持續推動蠶桑產業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數字化改造帶來的不僅是產業效益提升,更是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的生動體現。

  置身石泉縣,記者們深切感受到,中國特色優勢產業不僅是經濟發展的根,更是推動鄉村治理、文化自信和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

  石泉縣的養蠶故事,是地區產業升級的縮影。這不僅是農業的故事,也是文化的故事、科技的故事,更是發展的故事。

  科技賦能與文化傳承相結合,產業升級與民生改善相促進,池河鎮正在書寫著絲綢之路上的新故事。

[責任編輯:李響]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