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聯山海 “智”造未來——從東博會看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合作新機遇
襟山連海千帆至,朱槿盛放迎客來。
9月17日,第22屆中國—東盟博覽會、中國—東盟商務與投資峰會在廣西南寧開幕,60個國家3200余家企業共赴這場秋日之約,16萬平方米的展覽總規模,集中展示中國與東盟開放合作的新成果。
從推出AI會展智能體到首次創設人工智能專館和新質生產力專館,從場內硬核AI產品首發首秀到場外人工智能應用場景持續拓展……站在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時代的門口,東博會和峰會正見證和推動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合作釋放新機遇,共同培育區域經濟融合發展新動能。
東博會和峰會成為人工智能合作“大舞臺”
渴了,有機器人煮咖啡、制作冰激淩;累了,可坐下來看機器人表演架子鼓,圍觀機器人拳擊賽;談生意時,各國客商可以使用AI翻譯眼鏡“同頻交流”——這倣若科幻電影的場景,是本屆東博會上真實的一幕。
走過22年的東博會,今年首設1萬平方米人工智能專館。超100家國內頭部企業、獨角獸企業、初創團隊參加,不少AI前沿技術和一批新科技、硬核產品爭相亮相,人工智能專館成為中國—東盟數字合作的“超級舞臺”。
一批應用,勾勒出未來場景的生動輪廓。
軀幹由復合裝甲覆蓋的防爆機器人“天魁1號”,在發生火災、爆炸等緊急情況時,能夠第一時間進入危險區域開展偵察和救援;
僅需110秒,雙臂雙杯咖啡機器人便可完成兩杯高品質現磨咖啡的訂單,還能做上精美的“拉花”;
從智能匹配商機、雲端參展、AI客服到智慧會議管理,支持8種東盟語言的AI會展智能體的17個應用場景全面落地,開幕前即完成超3500對線上預匹配和近900場線下洽談預約……
一場賽事,展示數字經濟的諸多可能。
最初為了配合第22屆東博會和峰會而舉辦的AI賦能千行百業超級聯賽,已誕生智慧口岸、榴蓮成熟度識別模型、數字果園等一批具備落地條件的成果。“如果說展館展示的是‘今天’,那麼‘A超’則在孕育‘明天’。”廣西壯族自治區大數據發展局相關負責人說。
7月舉辦至今,這一活動已吸引3300多支參賽隊伍,其中有329支來自東盟,涉及跨境電商、文旅、汽車、農業等9個子賽道。
一係列對話,凝聚各方共識,推動成果落地。
首次舉辦中國—東盟人工智能部長圓桌會,成立中國—東盟商務理事會人工智能專業委員會,為人工智能合作提供機制性保障。中國貿促會與東盟10國工商會共同發布《中國—東盟工商界關于人工智能產業合作南寧倡議》等報告,國內人工智能頭部企業和東盟國家商協會和企業圍繞智慧城市、智慧制造、智慧農業等領域開展洽談合作。
“用看得見、摸得著的方式,讓政府、企業、科研機構、青年創客都能找到自己的接口。”中國貿促會副會長李慶霜說,把峰會打造成為區域人工智能、數字合作的重要平臺。
從“山水相連”到“數據相鏈”
走入東博會崇左市展館,中越友誼關智慧口岸的沙盤展示令人眼前一亮,通過無人駕駛運輸車和自動化吊裝設備,貨物絲滑通關……作為中國首個跨境智慧口岸,這個項目基于衛星導航、人工智能、數據可控交互等技術,借助智慧指揮調度平臺,能實現口岸24小時全天候不間斷運行,進一步提升通關便利化水平。
從會場走向會外,山水相連的中國—東盟正以大數據和AI為紐帶,從多維度、多領域構建智慧化跨境合作鏈條,加快打造互利共贏的“數字絲綢之路”。
數字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根基。自治區商務廳有關負責人說,今年南寧國際通信業務出入口局有望投入運營,屆時將實現數據從廣西南寧直接傳輸到東盟國家,極大縮短傳輸距離,降低通信成本,“以南寧到河內為例,數據傳輸時延將只有3.5毫秒,有力促進跨境電商等數字經濟發展”。
作為我國面向東盟開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目前廣西已建成12條直達越南、老撾、緬甸等東盟國家的跨境陸纜,國際通信信道總容量突破9000吉字節(GB),有效賦能中國—東盟數字貿易與數字經濟合作向更深層次、更寬領域拓展。
中國—東盟信息港,為推動中國—東盟數字互聯互通而生。在東博會的展位上,它化身為一個數字生態微縮景觀,向來賓集中展示大數據、人工智能、雲計算等一係列前沿的數字技術和應用解決方案,讓抽象的“數字互聯互通”變得可視、可感。
“我們致力于為中國數商開拓東盟市場搭建合規、高效的合作橋梁。著力推動中國數據產品和解決方案、數據人才培訓以及行業標準規范在東盟國家落地。”中國東信高級解決方案經理黃愷傑說,截至目前,公司已成功帶動21家數商出海。
從暢通信息動脈到賦能產業升級,再到密切人文交流,“人工智能+”正為中國—東盟更多合作領域注入新動力。
位于馬來西亞八打靈再也市的中國—馬來西亞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內,阿里雲、大疆、深度求索(DeepSeek)等十多家中國人工智能領軍企業在此雲集。
“我們與馬來西亞電子政務集團(MYEG)共同建設‘面向中國—東盟的數字證照跨境服務平臺’,目前正推動中馬兩國數字身份互認的落地應用,通過AI智能體,中國‘星火·鏈網’和馬來西亞Zetrix區塊鏈的結合,可以實現兩國公民在駕駛資格、金融、旅遊等領域的跨境身份無縫驗證。”廣西北投信創集團副總工程師苑翔說。
自貿區再升級加速釋放乘數效應
當前,中國正加快實施“人工智能+”全球合作行動,推動人工智能普惠共享,而東盟是全球增長最快的數字市場之一。
東盟秘書長高金洪表示,中國龐大的數字生態與領先平臺將為雙方合作提供強大支撐。雙方應著力推動數字貿易、電子商務、數據治理等領域合作,並把握人工智能、機器人、物聯網、雲服務等全球趨勢,共同培育獨角獸企業與科技巨頭,將本地區打造為創新高地。
“我現在戴的這款眼鏡,可以實現在線和離線的外文翻譯,也有提詞作用,我們正在對接緬甸方面的需求,實現緬甸語的精準翻譯。未來還將進一步開拓東盟市場。”東博會展館內,深圳雲譯科技有限公司廣西負責人巴燦邊展示公司產品邊對記者說。
商務部門介紹,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議定書有望年內簽署。從2.0版到3.0版,一個包容、現代、全面、互利的自貿協定,將加快釋放人工智能合作的潛力。
東博會期間,眾多東盟國家人士來到中國—東盟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南A中心”)參觀。今年前8月中心簽約國內人工智能項目51個,落地項目40個;簽約東盟國家企業16家,覆蓋人工智能多個領域。
“‘南A中心’可以通過東博會,打通技術、資源、市場鏈路,進而打造包含東盟語料的AI大模型與行業垂類AI智能體,為東盟各國量身定制應用方案,將AI從技術轉化為推動區域經濟增長的生產力引擎。”中心首席科學家郭沙說。
今年2月,中國—老撾人工智能創新合作中心簽約。目前,由廣西投資集團投資建設的老撾中心已建成約500平方米的展示與交互區域。從算力基礎設施到老撾語大模型研發,再到共建企業徵信係統等,依托“北上廣研發+廣西集成+東盟應用”模式,廣西正以係統化的方式,全方位地為老撾的AI發展提供支撐。
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教授翟崑說,通過規則對接、標準互認、機制互通,3.0版將更有利于人工智能解決方案在東盟市場順暢落地,推動雙方在數字經濟等領域攜手合作,釋放出更大的乘數效應。